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闹戏的意思、闹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闹戏的解释

旧时称以丑角表演为主的戏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闹戏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其含义可从字源、戏曲艺术及引申用法三个层面解析:


一、字源与基本释义

“闹”本义指喧哗、嘈杂,引申为热烈、活跃的场面;“戏”指戏剧、表演。二字组合:

  1. 字面义:指喧闹嬉戏或热闹的戏剧表演,强调场面欢腾、气氛活跃。
  2. 核心概念:以夸张、滑稽的表演形式制造喜剧效果,常见于民间节庆活动。

二、戏曲艺术中的专业定义

在传统戏曲领域,“闹戏”特指一类表演形式:

  1. 表演特征:
    • 动作幅度大、台词诙谐,常穿插打斗、杂耍等桥段。
    • 音乐伴奏多用锣鼓等打击乐,节奏鲜明以烘托热闹氛围。
  2. 剧目类型:
    • 多为短小喜剧,如《打面缸》《张三借靴》等,侧重讽刺世态或调节演出节奏。
    • 区别于正剧的严肃叙事,以娱乐性为主导。
  3. 文化定位:
    • 常见于庙会、社火等民俗场合,体现民间艺术的草根性与生命力。
    • 部分学者视其为早期“闹剧”(Farce)的本土化形态(参考:张庚《中国戏曲通史》)。

三、引申与比喻用法

现代汉语中,“闹戏”可衍生为:

  1. 比喻荒唐之事:如“这场会议简直成了闹戏”,暗指事件混乱无序、缺乏严肃性。
  2. 形容喧闹场景:如“广场上人群熙攘,像唱大闹戏”,强调场面的嘈杂与活力。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定义“闹戏”为“热闹的戏;喧闹嬉戏”,收录于第12卷第137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

  2. 《中国戏曲曲艺词典》:

    详述其表演形式与剧目分类(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203页)。

  3. 学术研究:

    王安葵《民间戏曲的闹热特性》一文,分析闹戏的民俗文化根基(载《戏曲研究》2008年第3期)。


“闹戏”既是传统戏曲的特定类型,亦延伸为对喧闹场景或荒诞事件的隐喻,其双重语义折射出汉语词汇的文化包容性。

网络扩展解释

根据多来源信息,“闹戏”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释义,需结合语境理解:

1. 成语释义(现代常用)
指在严肃场合或处理重要事务时态度不端正,故意以滑稽行为破坏氛围。

2. 戏曲类型(历史用法)
旧时指以丑角表演为主的戏曲形式,侧重滑稽逗乐效果。

补充说明:当前语境中,“闹戏”更多作为成语使用,而“以丑角为主的戏曲”这一释义已逐渐被“闹剧”替代。需注意区分两者在正式文本中的适用性。

别人正在浏览...

挨查帮场抱产裁心镂舌唱对台戏长生果赤悃崇基悼怆咄咄书空儿子发给返魂丹夫余官体灌注鹖鴠黄人豢腴灰戮假髻戋帛简核积修纪序极养菌芝旷古绝伦磊磊落落连缀六耳不通谋冒破没巴鼻靡盬木舌男声内父朴廉飘闪评剧平睦瓶窑蒲墩儿埔头青龙符泉货撒村山迳失教寿星老儿双重人格蹄膀体校瓮头春无彊箱笥象徵主义小圣戏渎谐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