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给的意思、发给的详细解释
发给的解释
(1) [deal;distribute;deliver]∶分给
发给每个人三个夹馅面包
(2) [let;send out]∶指在要求、投标或出价之后判给或分给
发给某人的伐木权
词语分解
- 发的解释 发 (發) ā 交付,送出:分发。发放。发行(批发)。 放,射:发射。百发百中。焕发。 表达,阐述:发表。发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发。 散开,分散:发散。 开展,张大,扩大:发展。发扬。
- 给的解释 给 (給) ě 交付,送与:给以。给予。送给。献给。 把动作或态度加到对方:给他一顿批评。 替,为:给大家帮忙。 被,表示遭受:房子给火烧掉了。 把,将:请你随手给门送上。 给 (給) ǐ 供应:供
专业解析
“发给”是一个动词短语,由“发”(表示送出、分发)和“给”(表示给予)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是将物品、信息、资源等分送或交付给特定的对象。以下是其详细释义:
-
基本含义:分发并给予
- 指将具体的物品(如文件、物资、奖品、工资等)或抽象的事物(如通知、指示、权限等)分派、发放到指定的接收者手中或账户里。
- 强调动作的完成和对象的接收。例如:“学校发给每位新生一本学生手册。” “公司每月5号发给员工工资。”
-
核心语义要素:
- 动作主体: 执行“发给”动作的人或机构(分发者)。
- 动作客体: 被分发的对象(物品、信息、资源等)。
- 接收对象: 接受分发物的人或群体(接收者)。这个对象通常由介词“给”引出(如“发给员工”、“发给各单位”),有时也可省略但语境中隐含。
-
用法特点:
- 及物性: “发给”是及物动词,后面必须接宾语(即分发的客体)。
- 双宾语倾向: 在实际使用中,“发给”常带有双宾语的意味,即直接宾语(分发物)和间接宾语(接收者)。结构通常为:
发给 + [接收者] + [分发物]
或 把 + [分发物] + 发给 + [接收者]
。
- 正式与通用: 该词既可用于正式公文、通知(如“现将文件发给你们”),也广泛用于日常口语。
权威参考来源: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该词典作为汉语规范辞书的代表,对“发”的释义中包含“送出;交付”(如“发货”、“发工资”),“给”的释义中包含“使对方得到某些东西或某种遭遇”。两者组合的“发给”符合上述核心含义。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出版。
-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同样对“发”有“送出;交付”的义项(如“发信”、“发稿费”),对“给”有“使对方得到”的义项。组合后的“发给”意指“分发给予”。来源:李行健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出版。
“发给”意指由主体主动将某物(实物或抽象物)分送、交付或分配到特定的接收对象处,强调分发行为的完成和接收者的确定性。它是现代汉语中表示分配、下发行为的常用动词短语。
示例:
- 老师把作业本发给了同学们。(分发实物)
- 上级部门发给我们一份重要通知。(分发信息)
- 系统会自动发给注册用户一个验证码。(分发资源/信息)
网络扩展解释
“发给”是一个动词短语,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
分发物品
指将物品分配给特定对象,通常带有明确接收方。例如:
例句:发给每个人三个夹馅面包(、均提到此用法)。
-
授权或判给
指在正式程序(如申请、投标)后授予权利或资源。例如:
例句:发给某人的伐木权(、均提及此场景)。
二、语法结构
结构为“动词(发)+ 介词(给)”,后接接收者与具体事物。例如:
- 发给他一份文件(接收者:他;事物:文件)
- 公司发给员工奖金(接收者:员工;事物:奖金)
三、使用场景
- 日常场景:分发物资、通知等(如提到的“发给我信息”)。
- 正式场景:行政授权、资源分配(如引用的《红楼梦》中“内库发给”)。
四、英文对应词
可译为 grant(授予权利)或 issue(分发物品),例如:
- grant permission(授予许可)
- issue supplies(发放物资)
五、注意区分
“发给”与“发送”不同,前者强调“分配”或“授权”,后者仅指传递信息或物品(如发邮件)。
别人正在浏览...
边垆不度苍髯如戟鲳鳊传餐床贴赐怜阿时趋俗翻案樊灌風華正茂缝联凤枭同巢纷糺拊膺辅助货币刚塞感悟钩卷孤雊鬼使衮舄豪魁黄辉见惯不惊郊祁基础汲路籍牌辑校橘浦吭吭吃吃老债羸卒乐忧连偶留洋明夷内忧外患逆知萍藻剖鲤彊彊倩笑青眚清尊凄咽散役侍从疏蹇邃业讨擒天骄軆骨外辞温恭五角星[形]武行项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