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贲》:“賁于丘园,束帛戔戔。” 孔颖达 疏:“唯用束帛招聘丘园,以俭约待贤。”后因以“戔帛”指敦聘贤者的礼物。《魏书·肃宗孝明帝纪》:“其有怀道丘园,昧跡板筑,山栖谷饮,舒卷从时者,宜广戔帛,缉和鼎飪。”
"戋帛"是一个较为罕见的古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单字释义及古代文献用例来理解:
一、单字释义
戋(jiān)
《说文解字》释为"贼也",本义为伤害,后引申为"浅少、微薄"之意。如《周易·贲卦》"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孔颖达疏:"戋戋,众多也"(此处指堆积貌),但后世多引申为"微少"。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进一步指出:"戋,此与残音义皆同,故残用以会意,今则残行而戋废矣。"
帛(bó)
指丝织品的总称。《说文解字》:"帛,缯也。"古代常用于祭祀、馈赠或书写,如《左传》"牺牲玉帛"即指祭祀用品。
二、复合词释义
"戋帛"为偏正结构,意为"微薄的丝帛"。其核心含义包含:
三、文献用例佐证
唐代李峤《百官请不从灵驾表》:"虽戋帛空竭,而群情未充",此处"戋帛"指微薄的财物,暗含谦逊之意。宋代《册府元龟》载"戋帛之礼"亦指简薄的礼品。
结论
"戋帛"属书面雅语,本义指数量稀少的丝织品,后扩展为谦称薄礼,承载古代礼制文化中"礼轻情意重"的伦理观念。其使用多见于唐以前文献,现代汉语已罕用。
参考资料来源
“戋帛”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戋帛”由“戋”(少量、微薄)和“帛”(丝织品,代指财物)组成,字面意为财物极少、贫穷无富余。例如《易·贲》中“束帛戋戋”即形容聘礼简朴,体现物质匮乏的状态。此用法多用于描述经济状况,强调资源贫乏的客观事实。
在文献中,“戋帛”被引申为象征礼贤下士的聘礼。如《魏书》记载“宜广戋帛,缉和鼎饪”,此处指以简朴的丝帛作为敦聘贤者的礼物,体现对人才的尊重与谦逊态度。这种用法侧重以微薄之物表达诚意,多见于古代政治或礼仪语境。
场景类型 | 核心意义 | 典型例句 |
---|---|---|
经济描述 | 物质匮乏 | “家无余财,唯戋帛而已” |
政治礼聘 | 礼贤下士 | “广发戋帛,招纳隐士” |
需注意:现代汉语中该词已罕见,多出现于古籍或学术讨论中。两种含义的差异源于语境侧重不同,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指向。
白瓜百家饭彻俎翅翼逴俗絶物存积挫强错字麤衰丹笔当州点交丁八杜家村饿杀泛流刚狷够交情钩卷觏止管家婆还神经师骥涂卷绶局身抗辩姱娥狂号两地炼铁炉刘表牛六儿鹿皮巾没帐得算怒谴沤肥韸子贫窭骞舞青骢马驱赶三大殿伤疻少弟舍近即远申宫神宵尸皮子收退糖果天气图条派贴用痛斥拓大歪人汙杂限次信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