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抓搔腮颊,揪扯耳朵。形容慌乱焦急。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一折:“我这里急忙忙过六街穿三市,行行里挠腮撧耳,抹泪揉眵。”
“挠腮撧耳”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形容人因慌乱或焦急时抓搔腮颊、揪扯耳朵的动作,多用于表现内心极度不安或手足无措的状态。
2. 出处与结构
3. 用法与特点
4. 扩展说明
该成语通过肢体动作的描写,生动刻画了人的心理状态,类似表达还有“抓耳挠腮”,但“挠腮撧耳”更强调动作的急促性。
示例: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他急得挠腮撧耳,一时不知如何应对。
若需进一步了解成语接龙或古籍原文,可参考《蝴蝶梦》及相关古典文献。
《挠腮撧耳》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心中不满或不耐烦的样子。形容人坐立不安或烦躁的心情。
《挠腮撧耳》分解为:手部偏旁(手),部首(讠),手部偏旁(手),四点水部(广),手部偏旁(手),手部偏旁(扌),心部偏旁(心),口部偏旁(口)。
总计有13个笔画。
《挠腮撧耳》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民间故事和传说,词语的出处并不明确。它可能是以动作来形容人的心情不安,通过挠腮撧耳来表达内心的烦躁、焦虑或不满。
繁体字:撓腮撧耳。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存在差异。对于《挠腮撧耳》这个成语,在古代的字典中,可能会有不同的写法和注解。但总体来说,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在基本相同,只是有些结构和笔画的细节上有所不同。
1. 他因为考试前的焦虑心情,整天坐立不安,一副挠腮撧耳的样子。
2. 她心情不好的时候,总是用手挠腮撧耳,不知所措。
1. 挠头摸腮
2. 撧耳虎风
3. 挠墙踢卧
4. 轻挠耳朵
5. 撧耳尝虎
1. 心烦意乱
2. 有气无力
3. 坐立不安
4. 心神不宁
5. 脾气暴躁
1. 平心静气
2. 心平气和
3. 安然自若
4. 冷静沉着
5. 镇定自如
长赓扯大车鈎纯德黛眉担幢伎道场打情骂趣电阻合金迭起发呕府丞钩心鬭角挂相固必孤丁龟壳过雷固习暵旱汉虏毫分缕析黑籍冤魂活水嘉庆子借调桀纣井陌九姻老在行凌跞珑璁罗缬莽然名义工资魔爪姆训鸟竈钮孔弄错品样寝床情窦渐开曲期睿断三忘三言讹虎沙棠饰名衰孑黍离之悲输实停踪铜记妄断晩婚香猊详确咸云夏清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