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于柳树上的木耳。 唐 韩愈 《独钓》诗之二:“雨多添柳耳,水长减蒲芽。”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三·木耳》:“柳耳,主治补胃理气。”
“柳耳”是一个汉语词语,具体解释如下:
柳耳指生长在柳树上的木耳类真菌。该词最早见于唐代诗人韩愈的诗作《独钓》中“雨多添柳耳,水长减蒲芽”,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进一步记载其药用价值,称“柳耳,主治补胃理气”。
文学记载
唐代韩愈的诗句通过“柳耳”与“蒲芽”的对比,描绘雨后自然景物的变化,侧面反映了柳耳的生长特性(喜湿润环境)。
药用价值
据《本草纲目》记载,柳耳可入药,具有补胃理气的功效,常用于缓解反胃、吐痰等症状。用法为取柳树上生长的木耳5-7个煎汤服用。
若需进一步了解其生物分类或具体药方,可参考《本草纲目》原文或植物学文献。
《柳耳》是一个中文词汇,主要指称柳树的叶子。柳树是一种常见的树木,其叶子呈长而尖的形状,有淡绿色或灰绿色的叶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经常被提及的植物。
《柳耳》这个词可以从构成它的汉字来拆分观察。它的构字部首是木(木字旁),表示与木材相关的意义。它的总笔画数为13画,由于涉及到形状复杂的部分,写起来稍微有些复杂。
《柳耳》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们演奏乐器时常用柳树枝制造成的管状物,这种乐器称为柳耳。后来,这个词逐渐泛指柳树的叶子。在繁体字中,《柳耳》的写法与简体字保持一致。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有所差异。《柳耳》这个词在古代常用的汉字写法是「柳蘖」,这个写法出现较早,是描述柳树新生的嫩枝的标志,意味着生机勃勃的意象。
1. 秋风中,柳耳摇曳,如同舞蹈的精灵。
2. 他低头细看,发现那片青翠的柳耳上沾满了晶莹的露珠。
3.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上,映照着绿绿的柳耳。
柳树、柳枝、柳木、垂柳、杨柳、柳絮、柳条、柳绿
柳叶、柳叶绿、柳簟
落叶、死木、干枯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