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人猿的意思、人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人猿的解释

[ape] 即类人猿。外形较其他猿类更近似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人猿(rén yuán)是现代汉语中对一类高等灵长类动物的统称,在汉语词典及生物学语境中具有以下核心含义:


一、基本释义

指形态、行为与人类高度相似的灵长目动物,属于类人猿亚目(Hominoidea)。其关键特征包括:

  1. 无尾:区别于猴类的重要标志;
  2. 发达的大脑:具备较高智力,可进行简单工具使用和社会协作;
  3. 直立行走能力:部分种类可短距离直立行走,但主要依靠臂行(在树枝间摆荡)。

二、生物学分类与代表物种

现代汉语词典中“人猿”通常涵盖以下类群:

  1. 长臂猿科(Hylobatidae)
    • 如白掌长臂猿、黑冠长臂猿,体型较小,擅长树栖生活。
  2. 人科(Hominidae)
    • 猩猩属(红毛猩猩);
    • 大猩猩属(山地大猩猩);
    • 黑猩猩属(黑猩猩、倭黑猩猩),与人类基因相似度达98%以上。

注:狭义“人猿”常排除人类(Homo sapiens),但广义分类学中人类亦属人科成员。


三、文化引申义

在汉语文学与哲学中,“人猿”常作为人类进化起源的象征:


权威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定义“人猿”为类人猿通称,强调无尾、近人的形态特征)

  2. 夏征农, 陈至立 主编.《辞海》(第六版彩图本).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9.

    (详述人猿的生物学分类及演化地位)

  3. 郭锡良.《古代汉语》.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分析古籍中“猿”的文化意象及哲学隐喻)


以上释义综合语言学、生物学及文化研究维度,符合学术规范与权威工具书定义。

网络扩展解释

“人猿”是汉语中对类人猿的简称,指外形与人类高度相似的高等灵长类动物。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定义 人猿即类人猿,属于灵长目中的高等动物,其骨骼结构、面部特征和行动方式比其他猿类更接近人类。例如猩猩、黑猩猩等均属此类。

二、主要特征

  1. 外形特征:无尾、面部扁平,前肢长于后肢,可短暂直立行走;
  2. 生理结构:脑容量较大,神经系统与人类相似度较高;
  3. 分布区域:主要栖息于非洲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

三、与人类的关系 作为现存最接近人类的物种,人猿在基因相似度上可达96%-98%,这一特征使其成为研究人类进化的重要对象。考古学中常见的“人猿化石”即指此类生物的遗骸。

其他用法 在流行文化中,“人猿”有时被引申使用,如动漫《海贼王》中的人猿角色(虚构形象)。但此类用法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以上信息综合自权威词典与百科资料,若需获取更完整的生物学分类信息,可参考动物学专业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暴事背本趋末徧照比类从事晨秦暮楚驰绩歠菽饮水赐书单幺氐贱断句鄂君香被饭罋佛光寺趺架改任硌硌狗吠之惊关门打狗骨尘舞姽婳果直鹤补朝服贺监轰輵欢迸乱跳皇质化术火竈甲絣降戬节简积射蠲税靠天廓宁姥姥栗喇末泥耐战牵掌起凤腾蛟弃言软面筋升受摄衽世箴松铭讬宠吐食握发瓦盏纬书午贯无统下本钱掀天仙樽销兵枭翦斜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