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意正心的意思、诚意正心的详细解释
诚意正心的解释
诚:真心实意;正:纠正。有真诚的心意才能端正心思。
词语分解
- 诚意的解释 诚恳的心意;使其意念发于精诚,不欺人,也不自欺没有诚意详细解释.使心志真诚。语出《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唐 韩愈 《原道》:“然则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 宋 张世南
- 正心的解释 .谓使人心归向于正。语出《礼记·大学》:“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汉 董仲舒 《士不遇赋》:“虽矫情而获百利兮,復不如正心而归一善。” 宋 司马光 《交趾献奇兽赋》:“吾闻
专业解析
“诚意正心”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修身理念,出自《礼记·大学》的“八条目”体系。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诚意”指“使心意真诚,不欺人亦不自欺”,“正心”指“端正心志,摒除偏执情绪”。二者合一强调内外兼修的精神境界,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阐释为:“诚意者,自修之首;正心者,应物之要”,认为这是实现道德修养的基础环节。
该概念包含三层核心要义:
- 真实无妄的内心状态:《大学》原典指出“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要求人们像厌恶腐臭般抵制虚伪,像喜爱美色般追求真诚(参考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大学》章句。
- 理性主导的思维模式:汉代郑玄注疏强调“正心”需排除忿怒、恐惧等情绪干扰,保持中正平认知状态,这种阐释被收录于《十三经注疏》文献系统。
- 知行合一的实践要求:清代王夫之在《读四书大全说》中发展了这一理论,提出“诚意乃心之自正”,主张将道德认知转化为自觉行动。
在当代语境中,该理念被引申为待人接物的基本原则,《现代汉语应用词典》将其定义为“以真诚态度端正思想观念的行为准则”,广泛应用于职业道德建设和人际关系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诚意正心”是一个源自儒家经典的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多来源信息综合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 字面含义:指以真诚的心意来端正自己的思想和心态。其中“诚”指真心实意,“正”指纠正、端正。
- 核心思想:强调内心真诚是修身养性的基础,只有先做到意念纯粹、不欺人欺己,才能实现心志的端正。
出处与背景
- 文献来源:最早见于《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属于儒家“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关键环节。
- 思想延伸:唐代韩愈在《原道》中进一步阐释“正心诚意者,将以有为也”,说明其与实际行动的关联。
用法特点
- 语法功能:多作宾语或定语,用于书面语。
- 结构特征:属于紧缩式成语,四字结构(简拼CYZX)。
扩展理解
- “诚意”内涵:要求意念发自精诚,既不自欺也不欺人,是儒家修身的心理基础。
- “正心”关联:与“格物致知”相承接,需先通过认知事物规律(格物致知),才能实现意念真诚(诚意),最终达到心志端正(正心)。
注意事项
- 读音提醒:“正”在此处读作zhèng(纠正),而非zhēng(正月)。
- 近义概念:与“诚心正意”含义相近,均强调心意纯粹的重要性。
如需深入了解儒家修身体系,可参考《礼记·大学》原文及相关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奥思百日红颁式豹关报请胞人笔底春风豺狼之吻産疾穿綳穿秉丹镂荅沓返盐覆埋钩带官衔过听鹤吊贺功虹采荒怠会委假紒践危家资酒帘疾言厉色绝色佳人具文空发朗月亮采六英镂冰雕琼虑过漫书茂典马社墨仙蔷薇秋觐曲江池曲破塞嘿三同一片山桂渗濑尸鸠十六字心传失笑随驴把马泰昊同铺推仰突黎王码卫兵五祀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