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凋残病困。 唐 李德裕 《奏银妆具状》:“一恐聚歛之吏缘以成奸,彫瘵之人不胜其弊。”
(2).泛指民生疾苦。《新唐书·白居易传》:“按 鍔 诛求百计,不卹彫瘵,所得财号为‘羡餘’以献。” 宋 曾巩 《代太平州知州谢到任表》:“惟此方彫瘵之旧,属比岁凶飢之餘,任在拊循,惧无称效。”
“雕瘵”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拼音为diāozhài,现代使用较少,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释:
凋残病困
指社会或民生因战乱、灾害等原因导致衰败、困苦。例如唐代李德裕在《奏银妆具状》中提到“彫瘵之人不胜其弊”,意为受困苦的百姓难以承受弊政的压迫。
泛指民生疾苦
引申为百姓生活艰难、社会动荡的普遍状态,常用于古代文献中描述社会问题,如赋税苛重、民生凋敝等。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相关条目或唐代史料。
雕瘵是一个汉字词语,由雕瘵两个字组成。
雕:部首是隹,总笔画12画。
瘵:部首是疒,总笔画12画。
雕瘵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雕指的是雕饰、镌刻等工艺,瘵指的是疾病。合在一起就表示由于疾病所引起的身体损伤。
雕瘵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雕瘵。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时会有所差异,雕瘵的古代写法可以是雕癃。
1. 他的手上雕瘵斑斑,痛苦不堪。
2. 这种疾病会导致雕瘵,让人痛不欲生。
雕饰、雕塑、瘵病、瘵疾。
疾病、病症、病患。
健康、康复、康健。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