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曩霄的意思、曩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曩霄的解释

宋 代 西夏 国主名。 曩霄 本名 元昊 , 宋 赐姓 赵 。后不甘臣 宋 ,于公元1038年称帝,国号 大夏 。在帝位十一年卒。见《宋史·外国传一·夏国上》。后用为背叛不臣之典。 清 王士禛 《秦中凯歌》:“空言 韩 范 威名大,五路何曾制 曩霄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曩霄是汉语中具有历史专名属性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向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1003-1048年)的别称。该词由"曩"(意为从前、过去)和"霄"(指天空)构成,原为党项语汉译名"兀卒"(意为青天子)的雅化转译,见于《宋史·夏国传》等官方文献记载。

在具体使用中,曩霄包含三重语义维度:

  1. 作为帝王尊号:北宋宝元元年(1038年),李元昊建国称帝时正式采用"曩霄"为尊号,体现其"承天受命"的政治合法性主张。此用法见于中华书局《西夏书事校证》卷十二。
  2. 代指西夏政权:宋代文献常以"曩霄"借代西夏统治集团,如《续资治通鉴长编》载范仲淹奏疏"曩霄僭逆,宜早图之",此处的借代用法具有特定历史语境限定。
  3. 语言学转译现象:该词保存了11世纪汉语对党项语的音义转写特征,中央民族大学《西夏语言文字研究》指出其构成体现农耕文明与游牧文化的语言接触特征,但现代汉语中已无实际使用价值。

需特别注意,该词在现代汉语通用词典中多归类为历史专名,如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将其标注为"历史名词",建议使用者结合具体历史语境理解,避免与现代汉语词汇混用。

网络扩展解释

“曩霄”是宋代西夏国主李元昊的别称,具体含义及相关信息如下:

  1. 历史背景
    曩霄本名李元昊(1003年—1048年),是西夏开国皇帝。宋仁宗时期,元昊被赐姓“赵”,但后来他拒绝向宋朝称臣,并于1038年称帝,建立大夏国(史称西夏),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

  2. 词义与用法
    “曩霄”一词在文献中主要用于代指元昊,并因其背叛宋朝的行为,被引申为“叛逆不臣”的典故。例如清代王士禛的诗句“五路何曾制曩霄”,即借元昊之事讽刺空有威名却无法制敌的现象。

  3. 相关史实

    • 在位时间:1038年称帝,在位11年,后因夺儿媳为妃被太子刺杀身亡。
    • 重要事件:与北宋爆发多次战争(如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最终签订“庆历和议”。

需要说明的是,“曩霄”并非正式年号或尊号,而是史书对元昊的特定称呼。该词在现代使用频率极低,主要用于历史研究或文学典故中。

别人正在浏览...

版型獘政不康侧望澄莹弛夜宠进翠幄洞洞属属娥眉恶躁法喜妇孺钩饰故式横征苛役怀才黄金勒皇灼花意回描火宋镜殿浄饭王径历惊奇荆枝旧识蹻勇亢志课银来秋离惎伦族埋蛇麽那念黄犬女英爬山越岭披房谴勑情有可原全衣阙翟撒娇僧兵商赐上德不德声量审决石担食古如鲠实志师子吼四尘素侯天杀的推敚望言霞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