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不安宁。《书·大诰》:“天降威,知我国有疵,民不康。”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帝乃忧中国之不康,悼黎元之罹咎。”《南史·王镇之传》:“ 镇之 少著清绩,必将继美 吴隐 , 岭南 弊俗,非此不康也。”
(2).谓患病。 宋 孔平仲 《续世说·谗险》:“ 太宗 自 辽东 还,发 定州 ,在道不康…… 褚遂良 传问起居, 洎 泣曰:‘圣体患瘫,极可忧惶。’”
“不康”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不安康、不安宁,常用于描述身体不适或时局动荡的状态。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释其义项与用法:
不安康;不安宁
指身体或精神上的不适,或社会环境的动荡不安。
出处:
《诗经·唐风·蟋蟀》:“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其中“大康”即“泰康”,反推“不康”为不安乐之意。
《诗经·周颂·昊天有成命》:“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 郑玄笺:“不敢自安逸。”
疾病;患疾
引申为身体染病。
出处:
《尚书·康诰》:“恫瘝乃身,敬哉!” 孔传:“恫,痛;瘝,病。治民务除恶政,当如痛病在汝身欲去之。” 此处“瘝”通“矜”,与“不康”义近。
“不”为否定前缀,“康”本义为安宁、安康(《尔雅·释诂》:“康,安也”)。故“不康”直译为“不安定”。
《诗经·大雅·召旻》
“旻天疾威,天笃降丧。瘨我饥馑,民卒流亡。我居圉卒荒……天降罪罟,蟊贼内讧。昏椓靡共,溃溃回遹。实靖夷我邦。”
→ 描绘饥荒动荡之世,“不康”的深层社会状态跃然纸上。
《逸周书·祭公》
“皇天改大邦殷之命,惟周文王受之……用克龛绍成康之业。”
→ “成康”为西周治世,“不康”即与此盛世相反。
收录“不康”词条,释义为“不安宁;疾病”。
链接:汉语大词典网络版(需订阅访问)
释“康”为“安乐,安宁”,并引《诗经》《尚书》用例佐证。
训“康”为“安也”,为理解“不康”提供字源依据。
“不康”属文言遗存词,现代汉语极少独立使用,但衍生词如“康宁”(平安无疾)、“康泰”(健康安泰)仍存于书面语。研究需结合具体文献语境,避免脱离历史背景解读。
“不康”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
不安宁
指社会或个人的动荡、不平静状态。例如《书·大诰》中“民不康”即描述百姓生活不安定,汉代文献《吴越春秋》也提到“忧中国之不康”,强调国家层面的动荡。
患病
用于描述身体或精神上的疾病。如宋代孔平仲《续世说》记载唐太宗“在道不康”,即指其途中患病。此义项在古籍中多与“圣体患瘫”等表述关联。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具体出处,可参考《尚书》《吴越春秋》等经典文献。
百亿陂荡遍览不知自量朝典承徽吹笛触践祠典刺透翠羽明珰二人传发慌法窟附托负质谷公宏恺化分讳免或多或少疆辅兼毫兼总交愤佼佹骥齿金釭经承静意激赏科贬款冬褴褛筚路仂词累加凌雨丽闲麦城门廕鸣舷沐露梳风闹荒荒嗯啊跑片樵人漆黑一团气量情味庆藴人伴疏苗死孝讬梦完璧归赵微臣乡书难寄小报告小令谢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