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紫荆树》:“京兆 田真 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貲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然。 真 往见之,大惊,谓诸弟曰:‘树本同株,闻将分斫,所以顦顇,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不復解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合财宝,遂为孝门。”后因以“荆枝”喻兄弟骨肉同气连枝。 唐 杨炯 《恒州刺史王公神道碑》:“兄 国卬 , 穀州 刺史;弟 国稀 , 仁州 刺史:荆枝擢秀,棣萼生光。” 唐 黄滔 《送人往苏州觐其兄》诗:“到日荆枝应便茂,别时珠泪不须流。”
“荆枝”一词的含义可从字面与象征两个层面解析,其文化内涵源自历史典故:
“荆枝”指荆树的枝条。荆为落叶灌木,枝条柔韧可编织器物(如筐篮),果实可入药。古代亦用荆条作刑杖,如《史记》中廉颇“负荆请罪”的典故。
核心典故: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记载,田真三兄弟欲分家砍伐紫荆树,树随即枯萎;兄弟感悟亲情可贵而放弃分家,紫荆树复荣。此后“荆枝”成为兄弟同气连枝、骨肉情深的象征。
文学应用:
在诗词中,“荆枝”偶被引申为:
“荆枝”既指植物枝条,更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亲缘伦理的深层寓意,其典故至今仍被用于强调家庭和睦的重要性。
荆枝,是一个汉字词,含义丰富,起源于古代汉字。下面将会对该词进行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等进行介绍。
荆字由两个部首组成:艹和刑。它的总笔画数为9。
荆字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一书中。它的本义是指无花果树的果实,后来逐渐演变为指茂盛的植物、多刺的灌木等含义。
荆字的繁体为「荊」。
荆字古时的书写形式稍有不同,它的古代汉字写法为「荊」。
1. 这片荆棘丛中有一个隐藏的宝藏。
2. 南方的景色被郁郁葱葱的荆枝点缀得更加美丽。
组词中的一个例子是:荆棘(指多刺的植物)。
荆枝的近义词有:刺枝、藤枝。
荆枝的反义词有:柔荑、软枝。
隘塞本封变戏法草麻承化承露楚雨霮濧当月钱诞誉断念反本枋相飞舟丰餽功调骨甲文字荷花鹤身晃朗活眼活现戛摩惊魂摄魄矜人禁字体霁雨角抵队慷慨激昂兰署泪流满面乐退安贫练帛敛缗流憩露暴没平仄弭禳盘节陪幄萍浏醴起义墙脚亲事官穷素曲伎人中骐骥筛选扇迫审克社团水华私帑谈得来蓎藙天分调风变俗僮然驼毳韦庄误诊歇马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