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穿鞋。《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君子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明 方孝孺 《息耕亭记》:“彼晨而兴,缨冠纳履。”《镜花缘》第八三回:“所以 信陵君 为 侯生 执轡, 张子房 为 圯上老人 纳履,后来兴王定霸,做出许多事业。”
(2).借指辞别。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屦舄履考》:“古人舄、屨、履至阶必脱,唯著韤而入…… 汉 赐剑履上殿,是不赐则不敢著履上殿明矣。諫不行则纳履而去。纳,结也。” 明 张居正 《答浙江吴巡抚书》:“未有勋庸以报知遇,即纳履而去,忠义之士,固如是乎?”
“纳履”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传统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纳履”的核心含义集中于具体动作(穿鞋)和抽象行为(辞别),使用时需结合古文语境。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乐府诗集》《镜花缘》等古籍。
《纳履》是一个成语,意指接纳、接纳,使走上正途。
《纳履》由两个部首组成:纟和彳。
纟(纟字旁)是织品的意思,是由三笔组成的部首,笔画顺序为竖、撇、撇。
彳(左边的儿字旁)是指行走、行走的步履,是由三笔组成的部首,笔画顺序为竖、斜、撇。
《纳履》这个成语来源于《庄子·徐无鬼》篇,其中描述了一个信任有道德准则的人,并接受他人的劝告和教训的故事。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明智而善良。
《纳履》的繁体字为「納履」。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比现代稍有不同。《纳履》这个成语的古汉字写法为「納履」。
他纳履于师,受益匪浅。
他通过接受老师的教诲,获得了很大的收益。
纳闷、纳凉、纳罕
招纳、采纳、接纳
拒绝、排斥、摒弃
把绝鞭长不及贬膳秉戒彼中城禁嗔怪成幼楚阳台爨下余妲末弹棊吊运短篇翻倒梵花封疆画界蜂王浆風月主奋効负乡光明洞彻刮语烧书龟隂田桂枝片玉寒氷悍厉号手纪纲地峻高馈赠沴魃滤波满脸生花觅婚墓文南斗呢子藕花启关青鸐全物僧房扇耀蛇杯沈吉铁路射雀畲田收生树头酒思鲈莼私入道诵味踏杠天来大条师通渊孝廉方正骁衞瑕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