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便溺用的器具。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 李广 与兄弟共猎於 冥山 之北,见卧虎射之即毙,断其髑髏以为枕,示服猛也;铸铜象其形为溲器,示厌辱之也。故 汉 人目溷器为虎子。 郑司农 注《周礼》有是言。 唐 讳虎改为马,今人云‘厠马子’者是也。”
溷器的详细解释如下:
溷器(拼音:hùn qì)指古代供便溺使用的器具,相当于现代的便盆或马桶。该词由“溷”(意为污秽、混乱)和“器”(器具)组合而成,专指与排泄相关的容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属于古语词汇,多出现在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与之相关的现代词汇包括“便器”“马桶”等。
若需进一步考证历史文献,可参考《周礼》注疏及宋代笔记原文。
溷器(hùn qì)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一种用来混合和搅拌物品的器具。
溷器的部首是水(氵)和具,总共有10个笔画。
溷器一词最早出现在《尔雅》这部古代的字书中,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在繁体字中,溷器的写法为混器。
在古代,溷器也有其他的写法。例如,秦代的《尚书》中将溷器写作餫器;唐代的《说文解字》将其写作昏器。
1. 他用溷器彻底混合了所有的调料。
2. 这个溷器是用来拌匀面糊的。
混合、混合器、混合物、搅拌器、搅拌、搅拌物
搅拌器、搅拌棒、拌匀器、拌匀棒
分离器、分离棒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