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辟牒的意思、辟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辟牒的解释

征召的公文。 唐 李翱 《祭故东川卢大夫文》:“唯公见念,復召为賔,自修辟牒,以復前好,承命而行,不惮远道。”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辟牒”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辟牒(拼音:pì dié)指征召的公文,即古代官府用于征召人才或委任职务的正式文书。


二、出处与用法

  1. 文献例证
    唐代李翱在《祭故东川卢大夫文》中提到:“自修辟牒,以復前好”,此处“辟牒”即指征召的官方文件。

  2. 构词解析

    • 辟:本义为“征召”,如“辟举”(征召和荐举);
    • 牒:指公文或文书,如“通牒”“度牒”。
      组合后特指与征召相关的官方文书。

三、相关说明

如需进一步探讨古代公文术语,可参考《唐代文书制度》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辟牒(pì dié)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辟牒的意思是:拆开牒单进行核对,也可指辟谣、辟谤等。该词的部首是礻和牛,其中礻作为香炉的象形部首,表示祭祀神灵,而牛是农民生活中重要的劳动动物。辟牒的笔画分别是12画和7画。 辟牒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行政管理制度。在古代,各种文件和文书通常都用牒单来记录,一般由上级机关下发,下级机关接收并加以办理。为了核对牒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上级机关会对牒单进行拆封核对,这个过程就被称为辟牒。 在繁体字中,辟牒的字形有一定的变化。辟字的神与厂的结构相似,而牒字则由人和殳构成。由于牒字与辟字的构造有所不同,所以在繁体字中辟牒可以写作「辟牒」或「辟牒」。 在古时候,辟和牒的写法也有一定的变化。辟字在甲骨文中的形状类似于一个盒子,上面有一根火柴,表示用火取烟来祭祀神灵。而牒字在甲骨文中的形状则像一个长方形的盒子。辟牒这个词在演变过程中,保留了辟字和牒字的原始意义,并衍生出核对牒单、辟谣辟谤等引申义。 下面是辟牒的例句: 1. 领导辟牒核对文件的真实性。 2. 网络辟牒辟谣,遏制谣言传播。 还可以根据辟牒做一些组词,例如: 1. 辟谣:辟往谣言进行辟除,消除误导。 2. 辟谤:辟往别人的中伤诽谤言论。 3. 辟邪:用祭祀仪式来排除邪恶的力量。 辟牒的近义词可以是核对、确认,反义词可以是误验、不证实。 综上所述,辟牒是指拆开牒单进行核对或辟谣辟谤的意思。该词的部首是礻和牛,笔画数为12画和7画。辟牒这个词源自古代行政管理制度,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在繁体字中,辟牒可以写作「辟牒」或「辟牒」。辟牒的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等可以进一步帮助我们理解和应用这个词语。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