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纳兰词的意思、纳兰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纳兰词的解释

词集。清代纳兰性德作。五卷,补遗一卷。收词三百三十余首。另有《饮水词》等,均非足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纳兰词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所创作的词作总称。作为清初文学的代表性成果,其内容以婉约词风为主,融合了个人情感与时代特征,被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评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以下从三个维度解析:

一、文学定义与题材范畴 纳兰词收录于《通志堂集》《饮水词》等集册,现存348首作品(据《全清词》统计)。题材涵盖悼亡词、边塞词、咏物词三类,其中悼亡词占比逾三成,代表作《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被《清词鉴赏辞典》收录为情感抒写典范。

二、艺术特征解析

  1. 语言风格:善用白描手法,王国维《人间词话》评其“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如《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中“人生若只如初见”已成经典意象。
  2. 情感维度:融合满族贵族视角与汉族文人审美,《清史稿》记载其“好宾礼士大夫,与严绳孙、顾贞观、陈维崧等游”,交游经历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层次。
  3. 音律体系:遵循《钦定词谱》规范,在《采桑子·塞上咏雪花》等作品中展现精妙的平仄对应关系,中央民族大学满学研究所指出其“实现了满汉语韵的创造性转化”。

三、学术评价体系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将其词作定位为“格高韵远,极缠绵婉约之致”,现代学者叶嘉莹在《清词丛论》中强调纳兰词“既有贵胄公子的身份意识,又具寒士的悲悯情怀”。故宫博物院藏《纳兰性德手简》真迹显示,其创作追求“直抒性灵”的文学理念。

网络扩展解释

纳兰词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1655-1685)的诗词作品总称,其文学价值与艺术特色可概括如下:

一、作者背景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出身显赫(大学士明珠之子),官至康熙帝一等侍卫。他虽为满族贵族,却以汉文创作,作品融合了满汉文化特质,成为清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二、文学特点

  1. 情感真挚,风格哀婉
    纳兰词以“真”为核心,情感表达直击人心,尤其擅长描写爱情、离别与悼亡主题。其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爱情词“缠绵动人”,整体词风清丽婉约,兼具南唐后主李煜的哀感遗韵。

  2. 题材丰富,意境深远
    涵盖个人情感(如思乡、离愁)、自然景物(如荷、水)、历史典故及佛教思想等,通过细腻的写景与隐喻手法营造深远意境,被誉为“词中之龙”。

  3. 对“水”的独特偏好
    纳兰性德作品中频繁出现水、荷意象,与其别业“渌水亭”密切相关。他借水喻德,以柔克刚的哲学观融入诗词,赋予自然景物文化内涵。

三、文学地位

纳兰词在清代即享有盛誉,现存约342-348首,被公认为与苏轼、辛弃疾齐名的古代词人代表作之一。其作品不仅反映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的关联,更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

(注:如需完整作品赏析或具体词例,可参考《通志堂集》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八竿子打不着白小表覈秉公任直驳蚌裁判所仓扁钗梁吃偏食充华麤客道德责任捣臼豆象妒昧方夷附言蜉蝣岛戈矛羹藿供鲜鞲鹰绁犬贯气过街楼黄苞镬釜豁子曒絜锦袄子金黛饥食就书卷棚考亭亮溜廉约林浪龙潭虎穴緑林豪士路马慢缓末用鸟司弄潮沤田偏陬纤夫趣务上烝石麟手炮双飞死而后已臀杖蚊帱乌駮悟境缃简闲杂人等溪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