羹藿的意思、羹藿的详细解释
羹藿的解释
以藿为羹。泛指粗粝的食物。《淮南子·说林训》:“屠者羹藿,为车者步行。” 元 耶律楚材 《和移刺继先韵》:“问渠林肉与丘糟,奚如饭麦而羹藿。” 明 刘基 《郁离子·羹藿》:“野人羹藿以食之。”
词语分解
- 羹的解释 羹 ē 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冻状食物:羹汤。肉羹。鸡蛋羹。 笔画数:; 部首:羊; 笔顺编号:
- 藿的解释 藿 ò 〔藿香〕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心脏形,花蓝紫色,瘦果倒卵性。茎叶香气很浓,可入药。 豆类植物的叶子:藿食(指粗劣的食物)。 笔画数:; 部首:艹;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羹藿"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合成词,其含义需拆解并结合古代文献进行阐释:
一、 本义解析
- 羹 (gēng): 本指用肉或菜调和五味做成的带汁食物,后泛指浓汤或糊状食物。《说文解字》释为“五味和羹”。在古代饮食中,“羹”的地位较高,常为贵族或较正式的餐食。
- 藿 (huò): 指豆类植物的叶子,尤指大豆叶。《广雅·释草》称“豆角谓之荚,其叶谓之藿”。豆叶口感粗糙,在古代常被视为粗劣、低贱的食物,是贫苦百姓或荒年时的充饥之物。
二、 合成词“羹藿”的含义
“羹藿”并非指一种名为“藿”的羹,而是“以藿为羹”的简略表达,即:
- 字面义: 用豆叶煮成的汤羹。
- 核心引申义:粗劣、简单的饭食。它特指那些质量差、仅能果腹的简陋食物,是清贫生活的象征。与“肉食”、“膏粱”等代表富贵生活的词汇形成鲜明对比。
三、 文化内涵与用法
- 贫寒的象征: “羹藿”在古籍中常用来形容生活极其清苦、贫困。例如《荀子·富国》中提到“古之人……饭以草具,羹藿之食”,描绘远古先民的简朴生活,后世则多指迫于贫困的饮食。
- 安贫乐道的体现: 有时也用于形容人不慕富贵,甘于清贫淡泊的生活态度。如《庄子》寓言中提到的“藜羹不糁”之乐(藜羹与羹藿常并提)。
- 文学意象: 在诗词中,“羹藿”常作为表达清贫、隐逸或艰苦生活的意象。如白居易诗中“藜羹麦饭冷不尝,要足平生五车读”(虽用“藜羹”,意境相通)。
权威来源参考:
- 释义核心依据:《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对“羹”、“藿”及合成词“羹藿”的详细解释。
- 古代用法印证:《荀子·富国》(中华书局点校本)、《庄子·让王》(中华书局点校本)等先秦典籍中的相关记载。
- 文字学基础:《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对“羹”、“藿”的训释。
- 植物学指代:《广雅疏证》(中华书局)对“藿”的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
“羹藿”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面和引申义两个层面解释,具体如下:
一、基本含义
-
字面解释
指用“藿”(豆类植物的叶子)煮成的羹汤。藿在古代被视为粗劣食材,因此“羹藿”常代指粗粝、简陋的食物,如《淮南子·说林训》提到“屠者羹藿”,即屠夫因忙于工作只能食用简单饭食。
-
引申义
作为成语使用时,比喻以次品冒充上等货色,强调用低劣之物伪装成优质品的行为。
二、古籍与用例
- 《郁离子·羹藿》:明代刘基记载“野人羹藿以食之”,描述乡野之人以粗食待客,体现其朴素生活。
- 元代耶律楚材诗句:“奚如饭麦而羹藿”,通过对比强调简朴饮食与奢华生活的差异。
三、现代应用
该词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可形容物质匮乏时的生活状态,或批判弄虚作假的行为。例如:“某些商家以羹藿充珍馐,欺骗消费者。”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体典故,可参考《淮南子》《郁离子》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熬熬琛缡淡句抵桩恩风幡薄方仪沸溢風乾讽述伏阙钢渣緪幅功成行满孤遗含贝和众熀燿晖采奸奸劫持解祸畿寰急呼呼锦鷄锦絃狂贼理固当然凌车灵帷零坠挛索卖情美景谬想天开木公金母姆母楩梓破关悄冥冥凄怀碛磈戎捷闰位勝壤沈奫十头添撇守正不桡送门状投售推功拓逻徒御娃娃气緼絮吴趋曲诬枉相片相勗羡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