鸥鹭盟的意思、鸥鹭盟的详细解释
鸥鹭盟的解释
犹鸥盟。 元 黄庚 《渔隐为周仲明赋》:“不羡渔虾利,惟寻鸥鷺盟。” 清 黄遵宪 《游丰湖》诗:“下与鸥鷺盟,上告云天知。”
词语分解
- 鸥的解释 鸥 (鷗) ō 鸟类的一科,羽毛多为白色,嘴扁平,前趾有蹼,翼长而尖。生活在湖海上,捕食鱼、螺等:海鸥。鸥盟(与鸥鸟为友,借指退隐)。 笔画数:; 部首:鸟;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鸥鹭盟”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源自中国古代隐逸文化,常用来象征远离世俗纷扰、与自然为伴的超脱情怀。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字义分解
- 鸥:指海鸥,性情闲适,常栖息于水边,象征自由无争。《列子·黄帝》记载“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体现人鸟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 鹭:指白鹭,姿态优雅,多活动于湿地,与鸥同为隐逸诗画的常见意象。
- 盟:本义为结盟、誓约,此处引申为“与自然生灵缔结的默契”。
组合义:指人与自然(尤指鸥、鹭等鸟类)达成的一种精神契约,表达摒弃机心、归隐田园的志趣。
二、文化典故与哲学内涵
此词典出道家“忘机”思想:
- 《列子·黄帝》:渔翁每日与鸥鸟嬉戏,因其无“机心”(算计之心),鸥鸟群集不疑。后其子欲捕鸟,鸥鸟感知机心遂远离。此故事被提炼为“鸥鹭忘机”,成为淡泊名利的象征 。
- 文学化用:如黄庭坚“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登快阁》),以“鸥盟”喻指脱离官场束缚、回归本真的愿望 。
三、文学意象的演变
唐宋以来,“鸥鹭盟”成为诗词中固定意象:
- 隐逸象征
陆游《雨夜怀唐安》中“小阁帘栊频梦蝶,平湖烟水已盟鸥”,以“盟鸥”暗喻隐居之志。
- 友情隐喻
辛弃疾“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水调歌头·盟鸥》),将鸥鹭拟作挚友,强化超然物外的情感纽带 。
- 自然和谐
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客至》),描绘人鸟无猜的田园境界。
四、权威辞书释义
五、文化价值
“鸥鹭盟”承载了中国文人“天人合一”的生态观与精神追求:
- 哲学层面:呼应庄子“物我两忘”境界,批判功利主义。
- 美学层面:成为山水诗画的核心意象,如南宋马远《寒江独钓图》中孤舟伴鸥鹭的构图。
- 现实意义:在现代语境中,可引申为对自然生态的敬畏与保护意识。
参考资料:
- 《列子·黄帝篇》(中华书局点校本)
- 黄庭坚《登快阁》,《全宋诗》卷九八三
- 辛弃疾《水调歌头·盟鸥》,《稼轩长短句》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第12册“鸥盟”词条
网络扩展解释
“鸥鹭盟”是一个汉语词汇,源自古典文学,常用于表达隐逸情怀。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信息
- 拼音:ōu lù méng
- 注音:ㄡ ㄌㄨˋ ㄇㄥˊ
- 词性:名词
- 近义词:鸥盟(与鸥鸟为友,象征隐退)
- 反义词:仕途、宦海(代指官场生涯)
二、核心释义
指与鸥鸟、鹭鸟结盟为友,比喻归隐自然、远离尘世纷争的生活态度。这一意象源于古人将鸥鹭视为自由、无拘束的象征,常用于诗词中寄托淡泊名利的理想。
三、文学引用与出处
- 元代黄庚《渔隐为周仲明赋》中提到:“不羡渔虾利,惟寻鸥鹭盟”,表达不慕俗利、追求隐逸的心境。
- 清代黄遵宪《游丰湖》诗云:“下与鸥鹭盟,上告云天知”,进一步以鸥鹭盟展现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志趣。
四、象征意义
- 隐退情怀:通过“结盟鸥鹭”的意象,体现对官场或世俗的疏离,向往自然简朴的生活。
- 自由精神:鸥鹭常栖息于江湖,不受拘束,暗喻追求精神独立与身心自由。
五、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典诗词、散文或现代文学创作中,形容隐士生活或表达淡泊心境。例如:“他晚年归隐山林,终与鸥鹭盟,不问世事。”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文背景或历史典故,可参考(汉典)和(沪江词典)的原始出处。
别人正在浏览...
安然闭门墐户宾詹痹顽不翅草制谗妬谗挠扯大宠行翠鳞打换大喜斗检踱头踱脑饿踣藩车忿愠庚暑工缴费桂陵醮筵家竖金华将军趷查闚谏脸上脸下灵源力小任重龙骨倮露履穷埋瘗命珪醲緑翘足可待七颠八倒衾服琼梳崎峣圈圈赏得胜绩圣考绳治司春宿田翁素珠泰山府君逃遁痛贯心膂偷惰顽固堡垒瓦椀危冠碨泱象阙乡谈掀揭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