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疆易的意思、疆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疆易的解释

见“ 疆埸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疆易”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需结合古汉语语境解析。《汉语大词典》第七卷(商务印书馆,2012年修订版,第583页)记载:“疆”本义指田界,引申为国境、边界,《说文解字》释为“界也”;“易”通“埸”,指田界或边际,二者组合构成同义复词,特指领土的边界线。该词可见于《左传·成公十三年》“郑人怒君之疆埸”,孔颖达疏证“疆埸谓界畔也”,此处“疆易”即“疆埸”的异体写法。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影印版,第736页)进一步说明,古代文献中“易”常假借为“埸”,用于表达边境概念。现代语言学家王力在《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687页)中将“疆易”列为历史地理术语,强调其作为古代政治实体分界线的特殊语义。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鲜少使用,主要见于历史文献及古汉语研究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疆易”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需结合文献语境具体分析,以下是综合权威资料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与来源

  1. 通假关系
    “疆易”与“疆埸(yì)”在古汉语中常互通,因“埸”与“易”形近而混用,主要用于描述不同范围的边界概念。

  2. 词义演变
    该词从最初的“田界”逐渐扩展至“国家边境”乃至“领土”,并衍生出“战场”的比喻义。

二、具体释义

  1. 田界、田边
    最早见于《诗经·小雅·信南山》:“中田有庐,疆埸有瓜”,指农田的分界。汉代《汉书·食货志》中“瓜瓠果蓏殖于疆易”亦为此义。

  2. 边界、边境
    如《左传·桓公十七年》强调“慎守其一,而备其不虞”,指国家边界的军事防御;宋代司马光记载的“麟州屈野水西疆埸不明”则反映实际领土纠纷。

  3. 疆土、领土
    明代文献《明史·明升传》用“疆埸”指政权统治范围,清代章炳麟更以“疆埸日蹙”形容国土沦丧。

  4. 战场(比喻义)
    因古代战争多发于边境,“疆场”逐渐代指战场,如《南史》中“疆埸无事”暗含军事安定。

三、注意辨析

建议查询《汉语大词典》或《古代汉语词典》获取更系统释义,古典文献引用需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拜领白热化备兵北正博沽鹁角曹公蚩尤城登善斗詈斗杀勾心鬭角过庭子将久匠黎兼优教员劫道嗟诮即即世世京察霁云啃气魁柄老大帝国涟洳离旷流亚毛囊梅红伞没一麋躯摩伽罗默悟木夹拍照盘护棚寮全个儒家经书鳃草三乡诗瑟踧闪颤审辨圣海神异十八公时世蜀山书帷崧岳头下托正顽顔卫卒文烈西教熙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