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人质朴而不善辞令。《论语·子路》:“子曰:刚毅、木訥,近仁。” 何晏 集解引 王肃 曰:“木,质朴;訥,迟钝。”《后汉书·韦彪传》:“宜鉴 嗇夫 捷急之对,深思 絳侯 木訥之功也。” 宋 黄庭坚 《古意赠郑彦能八音歌》:“木訥赤子心,百巧令人老。”《明史·傅珪传》:“ 珪 居閒类木訥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
(2).泛指质朴,无文饰。 唐 颜真卿 《尚书刑部侍郎赠尚书右仆射孙逖文公集序》:“文胜质,则綉其鞶帨;质胜文,则野於礼乐而木訥不华。”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一:“我听着他那木讷而低抑的声音……晓得他的内心是虔诚地在替 德甫 哀悼着的。”
(3).指木讷的人。 唐 林滋 《木人赋》:“既无丧无得,亦不识不知。跡异草莱,其言也无莠;情同木訥,其行也有枝。”
“木讷”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mù nè(注意不读作“mù nà”)。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本义
指人性格质朴、不善言辞。源自《论语·子路》:“刚毅木讷,近仁”,强调质朴与迟钝的结合,古代多含褒义,体现儒家推崇的仁德品质。
引申义
现代语境中,“木讷”多含中性或贬义,形容人反应迟钝、不善表达,甚至呆板。例如:
如需更完整释义,可参考《搜狗百科》或《汉典》等权威来源。
木讷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行为或表现呆板、迟钝、不灵活等特征。 拆分部首为木和讷,其中木是汉字的一个基础部首,而讷是表音部首。
木讷的拆分笔画为8画,其中木为4画,讷为4画。
《木讷》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庄子·逍遥游》一书中,意思为迟钝、呆板之意。后来,这个词被广泛应用于描述人或事物的独特特性。
在繁体字中,木讷的写法和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木讷的写法也类似于现代的写法,只是一些笔画的书写顺序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关于“木讷”的使用例句:
与木讷相关的组词有:木讷不语、木讷无声。
木讷的近义词有:呆板、迟钝、笨拙。
木讷的反义词有:机智、聪明、灵活。
摆鳞崩圮辨日不子钞击陈隋调蠢迪检柙徂丧返金翻造分红鬴洧附舟纲提领挈孤轮含楚衡尺讧阻后朝惠庄狐裘蒙茸家门集疆垣叫战家鼠诘责金尾畟然记说镌黜君主立宪靠家大宽典蜡弹冷光龙首脉口谩学没根蒂面酱闵马摸揣抹角转湾凝神曝鳃千夫长穷贱邛筰世要水泊疏谬太尉挞架通缄皖公蔚起陷覆像生县藜枵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