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糅的意思、混糅的详细解释
混糅的解释
混杂,糅合。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记》卷一:“后既混糅,恒亲纷务,不展避人,题之纸墨,直止録条领耳。”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序例·名医别录》:“或三品混糅,冷热舛错,草石不分,虫兽无辨。”
词语分解
- 混的解释 混 ù 搀杂在一起:混杂。混和。混同。混淆。混为一谈。 乱,胡乱:混乱。混世魔王。 蒙,充:蒙混。混充。混进。鱼目混珠。 苟且度过:胡混。混事。 混 ú 同“浑”①②。 笔画数:; 部首:氵; 笔
- 糅的解释 糅 ó 混杂:杂糅。糅和。糅莒(掺杂混合)。 笔画数:; 部首:米;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混糅”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hùn róu,其核心含义指不同事物混杂、糅合在一起,常带有无序或界限模糊的语境色彩。以下是综合古籍引证和现代用法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 定义:指不同性质或类别的事物混杂融合,形成难以清晰区分的状态。
- 近义词:混杂、糅合、杂糅、混合。
- 反义词:纯粹、分离、区分。
二、字义分解
- 混(hùn):本义为“掺杂”,引申为事物界限模糊、难以分辨的状态。
- 糅(róu):原指“混杂”,强调不同元素的交织结合。
三、古籍引证
- 南朝梁·陶弘景《周氏冥通记》:“后既混糅,恒亲纷务,不展避人,题之纸墨,直止录条领耳。”
——描述事务繁杂、混杂的状态。
-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或三品混糅,冷热舛错,草石不分,虫兽无辨。”
——批评药材分类混乱的现象。
四、现代用法
- 文学描述:多用于抽象事物(如情感、文化、思想)的交融,例如:“传统与现代元素混糅的艺术风格。”
- 语言规范:在病句分析中,“杂糅”更强调语句结构的错误混合(如“原因是……造成”),而“混糅”侧重内容本身的交融。
五、注意事项
- 与“杂糅”区别:“杂糅”更强调不同事物的生硬混合,可能隐含负面评价;“混糅”则偏向中性,可指自然或人为的融合。
- 使用场景:学术、文学领域常见,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现代例句,可参考《周氏冥通记》《本草纲目》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混糅
混糅(hùn rǒu)是一个汉字词语,由“混”和“糅”两个字组成。
混字有混杂、混合、混乱等含义,是由“水”和“军”两个部首组成的,共有11个笔画。
糅字有糅合、交糅等含义,是由“米”和“肉”两个部首组成的,共有16个笔画。
混糅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指的是物体或事物相互掺杂、交织在一起。它可以用来形容混合在一起的不同物质、思想、风格等。
在繁体字中,“混糅”分别是“渾”和“揉”。
在古时候,混糅的写法也有所不同。混字的古代写法为“混”字的上半部像“氵”,下半部写成“昆”;糅字的古代写法为“米”字的上面加上“肉”字。
例如:“他的观点混糅了各种不同的理念。”
混糅的组词:混糅在一起、混糅不清、混糅成一体等。
混糅的近义词:混合、融合、交融。
混糅的反义词:分离、割裂、纯净。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