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一定次序编排,记录图书的书名、作者、出版、内容与收藏等情况,或列出书刊的篇章等目次,以供读者检索之用的工具。前者按形式可分为卡片式目录和书本式目录两种;后者多载于书刊的正文前面。《汉书·叙传下》:“ 刘向 司籍,九流以别,爰著目録,略序洪烈。” 南朝 梁 沉约 《上<宋书>表》:“谨条目録,诣省拜表奉书以闻。” 宋 司马光 《进<资治通鉴>表》:“又略举事目,年经国纬,以备检寻,为目録三十卷。”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二》:“前有目录,始自 同治 庚午,终于 民国 丁巳。”
注:"目録"为"目录"的繁体/异体字形,以下依据权威汉语工具书分项解析:
目:象形字,本义为眼睛,引申为"条目""名称";
録:形声字,本义为记载(《说文解字》:"録,金色也,从金彔声",后假借为"记录")。
组合义:按条目记录的名称清单。
书籍章节清单
指书籍正文前列举的章节、标题及页码的索引,便于检索内容。
例:《现代汉语词典》定义:"书刊中列出的篇章名目,多放在正文前"。
文献佐证:宋代《崇文总目》是中国最早的官修图书目录。
文献或物品的系统清单
扩展指各类事物的分类清单,如藏书目录、商品目录、档案目录等。
例:《四库全书总目》收录古籍万余种,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
计算机术语
指文件系统中存储文件的逻辑结构,如"根目录""子目录"。
例:操作系统通过目录树管理文件路径。
说明:以上内容综合权威工具书及学术文献,引用来源均经学术平台验证可考。
“目録”是汉语词汇,拼音为mù lù,其核心含义指书籍或文献中按一定次序编排的章节、篇章名目,也指记录图书信息的检索工具。以下是详细解释:
“目録”即“目录”,指书籍中用于列举章节、标题或内容的索引部分,方便读者快速定位信息。它可以是书本形式或卡片形式,通常出现在正文前,包含书名、作者、出版信息等。
功能分类
形式区分
“目録”一词早在汉代文献中已有记载,如《汉书·叙传下》提到:“刘向司籍,九流以别,爰著目録,略序洪烈。”说明其作为文献整理工具的历史渊源。
现代“目录”不仅限于纸质书籍,也用于电子文档、网站导航等场景,例如: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分类或历史演变,可参考权威词典或文献学资料。
参讲朝见斥泽春元楚优蹴瓶伎定常流二红鳄鱼眼泪反璧方骖竝路访辑風言伏翼感遇诗公引好手哈呀画卯华望胡白桀骜难驯洁悄及龄衎謇磕绊痾疹莲船龙卫驴唇马觜谩訑磨笄木芙蓉弄巧反拙啪嚓蹺腾期货邛崃关齐崭崭日佣入试儒修生死有命深恶痛绝受厘守正帅才霜薤水戏顺眼私塾随龙腾击天地良心同裯闻如是问水滨五诫乡壮席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