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木兰树造的船。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下:“ 木兰洲 在 潯阳江 中,多木兰树。昔 吴王 闔閭 植木兰於此,用构宫殿也。 七里洲 中,有 鲁般 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诗家云木兰舟,出於此。”后常用为船的美称,并非实指木兰木所制。 唐 罗隐 《秋晓寄友人》诗:“更见南来钓翁説,醉吟还上木兰舟。” 南唐 冯延巳 《喜迁莺》词:“忽忆去年离别, 石城 花雨倚江楼,波上木兰舟。” 宋 慕容嵓卿 妻《浣溪沙》词:“满目江山忆旧游,汀洲花草弄春柔,长亭艤住木兰舟。” 明 李东阳 《送崔指挥谦漕运还大河》诗:“滞雨浓云黯不收,漕歌声动木兰舟。”
“木兰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意象,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词源与典故
源自南朝梁代任昉《述异记》,记载吴王阖闾在浔阳江畔种植木兰树,后鲁班(古代著名工匠)用此木刻舟,舟留存于七里洲。后世文人以此为典故,将“木兰舟”作为船的美称,并非特指木兰木所制的船。
二、文学意象
三、历史衍变
宋代《岭外代答》提到“木兰舟”指体大坚固的远洋商船,用于描述郑和下西洋时期的航海盛况,但此说法多见于民间或非权威记载。
四、现代用法
当代多用于艺术或文学创作,象征古典美与文化传承,例如“木兰舟”艺术计划即以传统文化为灵感命名项目。
核心含义为“船的美称”,兼具历史典故与文学抒情功能,具体语境中可能侧重不同维度。
《木兰舟》是一句成语,意思是指一个人在困境中能够自救或自强不息。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有名的民间故事——《木兰辞》,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子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在困境中,木兰展现出了顽强的意志和勇气,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木兰舟》这个成语的拆分部首是木、兰、舟,其中“木”是木字的部首,表示与木相关的事物;“兰”是兰字的部首,表示与兰花相关的事物;“舟”表示船。它的总笔画数是16画。
《木兰舟》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民间故事《木兰辞》。《木兰辞》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以女子个人英雄事迹为主题的长篇叙事诗,传说是唐代的作品。此诗以木兰代父从军为主线,描写了她在军营中的努力、勇气和决心,展示了忠诚、勇敢和顽强的精神。
《木兰舟》的繁体字为「木蘭舟」。
《木兰舟》在古时候写作「木蘭舟」,使用的是古代的汉字形式。古时汉字的形状和现代有所不同,笔画结构也有细微差别。
他在困境中表现出的顽强精神真像《木兰舟》中的木兰,令人敬佩。
木兰战争、木兰从军、木兰代父、兰蕙舟、荷兰船
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百折不挠
趋利避害、胆怯退缩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