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木兰舟的意思、木兰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木兰舟的解释

用木兰树造的船。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下:“ 木兰洲 在 潯阳江 中,多木兰树。昔 吴王 闔閭 植木兰於此,用构宫殿也。 七里洲 中,有 鲁般 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诗家云木兰舟,出於此。”后常用为船的美称,并非实指木兰木所制。 唐 罗隐 《秋晓寄友人》诗:“更见南来钓翁説,醉吟还上木兰舟。” 南唐 冯延巳 《喜迁莺》词:“忽忆去年离别, 石城 花雨倚江楼,波上木兰舟。” 宋 慕容嵓卿 妻《浣溪沙》词:“满目江山忆旧游,汀洲花草弄春柔,长亭艤住木兰舟。” 明 李东阳 《送崔指挥谦漕运还大河》诗:“滞雨浓云黯不收,漕歌声动木兰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木兰舟”是中国古代文学与传说中的一种舟船意象,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其详细释义可从以下角度阐释:


一、本义:以木兰木所制的舟船

指用名贵木材“木兰”(又名辛夷、木笔)制造的船只。

文献依据: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载:“木兰洲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鲁班刻木兰为舟。”[1]

此记载将木兰舟的起源追溯至工匠祖师鲁班,赋予其工艺精粹的象征。


二、引申义:泛指华美高贵的舟船

因木兰木质芬芳坚固,后世以“木兰舟”代指装饰精美、品质高雅的船只。

文学例证:

唐代诗人马戴《楚江怀古》云:“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2]

此处以木兰舟衬托文人雅士的飘逸风骨,成为诗歌经典意象。


三、文学象征:承载离愁与高洁情怀

在诗词中,木兰舟常与离别、孤寂及君子品格关联:

  1. 离愁别绪

    柳永《雨霖铃》“留恋处,兰舟催发”[3],以“兰舟”(木兰舟简称)强化离别场景的凄美。

  2. 孤高志趣

    屈原《湘君》“桂櫂兮兰枻”[4](以木兰为船桨),隐喻诗人不与世俗同流的高洁情操。


四、文化意蕴:理想化的人文载体

木兰舟融合了自然之美(木兰的清香雅致)与人文精神(工匠智慧、文人情怀),成为传统文化中理想载体的符号。宋代《太平御览》引《述异记》强调其“舟楫之珍”[1]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其文化象征意义。


参考文献来源:

[1] 任昉《述异记》(古籍原本散佚,今存辑录本见于《太平御览·卷七百七十》)

[2] 马戴《楚江怀古三首·其一》,《全唐诗》卷五百五十六

[3]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乐章集》

[4] 屈原《九歌·湘君》,《楚辞章句》

网络扩展解释

“木兰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意象,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词源与典故
源自南朝梁代任昉《述异记》,记载吴王阖闾在浔阳江畔种植木兰树,后鲁班(古代著名工匠)用此木刻舟,舟留存于七里洲。后世文人以此为典故,将“木兰舟”作为船的美称,并非特指木兰木所制的船。

二、文学意象

  1. 泛指精美船只:唐宋诗词中常以“木兰舟”比喻船只的雅致,如唐代贾岛《和韩吏部泛南溪》中“木兰船共山人上”,清代纳兰性德《忆江南》中“谁在木兰船”等。
  2. 寄托情感:常与离别、思乡等情感关联,如柳永《雨霖铃》“兰舟催发”即以木兰舟渲染离愁。

三、历史衍变
宋代《岭外代答》提到“木兰舟”指体大坚固的远洋商船,用于描述郑和下西洋时期的航海盛况,但此说法多见于民间或非权威记载。

四、现代用法
当代多用于艺术或文学创作,象征古典美与文化传承,例如“木兰舟”艺术计划即以传统文化为灵感命名项目。

核心含义为“船的美称”,兼具历史典故与文学抒情功能,具体语境中可能侧重不同维度。

别人正在浏览...

挨身案事白云半吊子不可胜算彩灰酒参连长虫长度昌黎长眺朝饔夕飧捣遒电容冻风笃痾番摊分别门户風篁嶺风傻甘丰告扰鬼朴豪骋后报黄头奴奬遇讥贬羁诱苴稭窟窡李宁露棚满月门閤明个睦隣难卒合嶷岌平流层愆紊顷忽情深友于棋槊诎强冗从入说深文峻法守道爽节簌落田畻天生天杀停牌王猛文武士诬赖向搨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