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冗从"。
2.散职侍从官。《汉书.枚皋传》:"三年,为王使,与冗从争。"颜师古注:"冗从,散职之从王者也。"后汉有中黄门冗从仆射,以宦者任之,秩六百石。居则宿卫,直守门户;出则骑从,夹乘舆车。见《后汉书.百官志三》。后亦泛指随从。
"冗从"是古代职官称谓,最早见于汉代文献记录。该词由"冗"与"从"复合构成:"冗"指闲散、多余的,《说文解字》释为"散也";"从"指随行、跟从,二者合称指随侍君主的散职官员。据《汉语大词典》解释,其核心含义为"散职侍从官",属古代官僚体系中的低级职位。
在具体职能层面,《后汉书·百官志》记载冗从仆射"掌冗从,宿卫侍从",主要负责帝王日常起居的护卫工作。这类官职虽无实权,但因接近权力中枢,具有一定特殊性。唐代杜佑《通典·职官典》将其归类为"武职散官",说明其职能逐渐向仪仗侍卫性质演变。
词汇演变方面,宋代《集韵》收录"冗"字时特别标注其"职官"义项,印证了该词在官僚制度中的专指性。现代《辞源》修订本指出,该词在魏晋后逐渐淡出职官体系,转为形容闲散随从人员的泛称。
从构词法分析,《古代汉语词典》将其归入"偏正式合成词","冗"修饰"从"构成新义,这种构词方式常见于古代职官名称。现代语言使用中,该词主要保留在历史文献及学术研究中,日常语境已鲜少使用。
“冗从”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进行解释:
1. 基本含义 指多余的从属关系或不必要的附庸,强调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该词由“冗”(多余、繁琐)和“从”(依附、从属)组合而成,常用于贬义语境。
2. 历史渊源 最初指古代官职中的散职侍从官,如《汉书·枚皋传》记载的“冗从”为散职随从帝王的人员。后汉时期设有“中黄门冗从仆射”一职,由宦官担任,负责宿卫和随行帝王车驾。
3. 现代用法
4. 发音与结构
提示:若需了解更详细的历史官职演变或古籍原文,可参考《汉书》《后汉书》相关记载。
挨黑边信不亏差牙笞斗齿历丑八怪抽毁串道触目警心出言无状大获全胜傎乱齻牙钓筒独户军夺得发迈粉身碎骨府院之争告匮隔蓦肱膂管躭滚动何遽黄菠罗魂飞魄越坚甲利刃骄君节楼九宗开延鹍柱枯桐乐不可极流连忘返率醵明滩难闻骈化驱斥壤地宂剩儒硎撒妖沙壅石英钟太阳炉贪而无信讨秋田坡调峰痛定思痛托乘后车外庭罔罝乌噣向前宵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