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使强敌屈服。 清 黄遵宪 《感怀呈樵野尚书丈即用话别图灵字韵》:“海南巨鱷顽不灵,非人非鬼絶覩聆,詘彊弥隙百无策,罔两铸鼎谁能铭?” 钱仲联 笺注:“《战国策》:‘詘敌国。’”
“诎强”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qū qiáng,其含义存在两种解释,需结合不同来源分析:
根据,“诎强”由“诎”(勉强、凑合)和“强”(强迫、强求)组成,字面意为勉强凑合、勉强应付,多用于描述对某事或某人的临时性妥协或被动应对。例如:
他能力有限,只能诎强完成这项任务。
-4提到,“诎强”在古籍中可引申为使强敌屈服,强调通过策略或力量压制对手。例如清代黄遵宪的诗句“詘彊弥隙百无策”中,“詘彊”即指试图使强敌屈服但未能成功。
“诎强”需根据语境判断具体含义:
建议结合具体上下文选择合适解释。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战国策》或清代文献中的用例。
《诎强》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敷衍了事、不尽责任。
《诎强》的部首是讠(radical over radical),构成笔画的部分有六个。
《诎强》是源自于《周易·乾卦·象曰》中“诎之,强说也。”的引申词义。
《诎强》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詘強」。
古代《诎强》的写法为「䜥強」,字形比较繁复,很少在现代使用。
1. 他只是把工作做得诎强应付。
2. 领导的回答显得有点诎强,缺乏诚意。
诎强的相关词汇有:诎要、轻诎。
近义词:草率、敷衍。
反义词:认真、负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