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教所说尸解的一种。谓借木解脱躯体而成仙。 唐 黄滔 《祭先外舅》:“愚輒疑道家有形全、气全、兵解、木解,考斯事矣,或其义也。”参阅《云笈七籤》卷八五。
“木解”是道教术语,指通过借助木(如树木、棺木等)解脱肉体束缚,从而达成尸解成仙的一种方式。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木解属于道教“尸解”的类别之一。尸解指通过舍弃肉体或借助媒介实现灵魂升仙,而木解特指以木为媒介完成这一过程。
文献依据
唐代黄滔在《祭先外舅》中提及:“道家有形全、气全、兵解、木解”,表明木解与兵解等同为尸解的不同形式,且需通过特定仪式或媒介实现。
“木”的象征意义
道教中“木”常与生命力、自然循环关联,可能被视作连接凡间与仙界的载体。例如,棺木象征肉体消亡,而树木则代表新生,契合道教“蜕变成仙”的理念。
与其他尸解形式的区别
文化背景
尸解成仙观念源于道教对长生和超脱的追求,木解反映了古人将自然元素与宗教实践结合的思维方式,类似《云笈七签》等典籍均有相关记载。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云笈七签》卷八五或唐代道教文献。
《木解》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木头打开或取下。
《木解》由木(mù)和解(jiě)组成。
木的部首为木,有四画。
解的部首为角,有七画。
《木解》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社会,木头是重要的建筑和家具材料,需要进行拆卸、加工或修理。因此,使用《木解》来表示木头被打开或取下。
《木解》的繁体字是「木解」。
古时候,《木解》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变化。然而,由于缺乏详细的历史记录和证据,我们无法确定确切的古代写法。
1. 他轻轻地把木解下来。
2. 这把椅子的木解了,需要修理一下。
木头、木雕、木屋、木板、木料。
木头、木块、木材。
木合、木结。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