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铁索桥的意思、铁索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铁索桥的解释

[chain bridge] 主要承重构件为铁索的桥 。桥面铺设或悬吊在铁索上

详细解释

用铁链组成的桥。通常指 大渡河 铁索桥,又名 泸定桥 。位于 四川省 甘孜藏族自治州 泸定县 大渡河 上。 清 康熙 年间建成。古为 川 康 间交通要道。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为强渡 大渡河 而勇夺此桥。桥净跨长100米,净宽2.8米。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张爱萍 《从遵义到大渡河》:“我军主力夹 大渡河 溯江北上,抢夺天险的 泸定 铁索桥。” 杨成武 《飞夺泸定桥·要桥不要枪》:“再看看桥吧,既不是石桥,也不是木桥,而是一条铁索桥。从东岸到西岸扯了十三根用粗铁环一个套一个联成的长铁索,每根有普通的饭碗粗。两边各两根,做成桥拦,底下并排几根,作为桥面。”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铁索桥是以铁链为主要承重结构的悬索桥形式,属于中国古代桥梁建造技术的重要类型。其核心构造由数根平行铁链组成桥面系统,两侧辅以扶手链形成稳定结构,铁链两端锚固于两岸桥台,部分桥梁采用木梁与铁链复合承重。

该桥型在力学原理上体现柔性悬索特性,通过垂度调节实现荷载传递。据《中国桥梁技术史》记载,铁索桥最早可追溯至秦汉时期的冶铁技术进步,成熟于唐宋,现存实物多建于明清两代。典型代表包括:

  1. 泸定桥:1706年建成的单孔铁索桥,跨度103米,13根底链承重
  2. 霁虹桥:1475年重修的多链结构,被誉为「西南丝绸之路第一桥」
  3. 都江堰安澜桥:1803年重建的多孔连续铁索桥,首创分段锚固技术

从文化维度分析,《中国古代桥梁》指出这类桥梁多分布于西南峡谷地带,既是交通要道,也承载着民族迁徙、茶马贸易等历史记忆。其建造技艺于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网络扩展解释

铁索桥是一种以铁索为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其桥面通常铺设或悬吊在铁索上。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与结构
    铁索桥的核心承重结构为铁链或铁索,桥面通过吊索悬挂于主缆(铁索)上,主缆两端由锚碇固定以保持稳定。其结构包括主缆、吊索、桥面和锚碇四部分,设计上注重力学平衡与安全性。

  2. 历史实例——泸定桥
    中国四川省泸定县的大渡河铁索桥(泸定桥)是典型代表,建于清康熙年间(1706年),全长约100米,宽2.8米,由9根铁链组成(6根承重,两侧各2根为扶手),每根铁链重约1吨。该桥因1935年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事件闻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功能与意义
    铁索桥多建于险峻河流或峡谷地带,解决了地理环境对交通的限制,体现了古代工程智慧。现代类似结构(如悬索桥)仍广泛用于大跨度桥梁建设。

  4. 延伸含义
    在汉语中,“铁索桥”有时被借喻为紧密不可分的关系,如形容深厚友谊或密切合作。

如需进一步了解泸定桥的历史细节或技术原理,可参考相关权威历史文献或工程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白突突白祥毕岁不逼裁诏舱口长绝昌雄陈布臣佐冲人忡弱重沓诞哲番上覆视妇妖合堂坏烂华乐狐虎之威竞赛廐庾巨流狂草拦子马老弗大裲裆聊复尔耳詈猎师而哭虎林檎林区柳泣花啼卢儿峍屼莽大夫马蹄莲蒙蒙亮面理茗艼匿空皮货箝制乞良卿事寮群饮揉搓深孚众望盛溢沈悍说证太师椅塔塔米挺质脱盲雾眼下裳羡慕萧闲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