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绠的意思、断绠的详细解释
断绠的解释
(1).断了的汲水绳。比喻前后不连贯。《<通志>总序》:“语其异也,则前王不列於后王,后事不接於前事……如此之类,岂胜断綆?”
(2).断了的汲水绳。比喻夫妇恩断缘绝。 清 洪昇 《长生殿·情悔》:“只指望两情如金似鈿,又怎知翻做断綆。”
词语分解
- 断的解释 断 (斷) à 长形的东西从中间分开:断裂。断层。断面。截断。断肠。断魂。断线风筝。 不继续,禁绝:断粮。断水。断炊。断奶。断档。断流。断种(弉 )。断交。断片。断续。断子绝孙。 判定,决定:判断。诊
- 绠的解释 绠 (綆) ě 汲水用的绳子:绠短汲深(喻才力不能胜任,多用作谦辞)。 轮辐近轴处的突出部分。 笔画数:; 部首:纟;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断绠”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duàn gěng,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释:
1.比喻前后不连贯
指像断了的汲水绳一样,事物或叙述缺乏连续性。
- 例证:宋代郑樵《通志·总序》中提到“前王不列於后王,后事不接於前事……岂胜断綆?”,形容历史记载的断裂与不连贯。
2.比喻夫妇恩断缘绝
用于描述夫妻关系彻底破裂,情义断绝。
- 例证:清代洪昇《长生殿·情悔》中“又怎知翻做断綆”,暗指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补充说明
该词通过“断绳”的意象,既可用于抽象概念的断裂(如逻辑、叙事),也可具象化情感关系的终结。其用法多出现于古典文献或文学作品中,现代使用频率较低。
网络扩展解释二
《断绠》一词的意思是指断绝了绳索或线索,失去联系或断绝关系。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竹”部,右边是“绳”部。根据笔画顺序,它一共有12个笔画。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诗歌《木兰辞》中的一句:“断绠脱粟走私令”,意为切断系在车上的绳索,抛弃豆粒,仓皇逃跑的形象。这句诗描绘了木兰在战乱之间孤身行走的情景,于是“断绠”一词逐渐成为表达失去联系、分手或离别的意象。
在繁体字中,“断绠”写作「斷綱」,保留了相同的意思和结构,只是形状稍有不同。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写法有所不同。以《正字通》为例,汉字“断”在左边有一个象征“斗”的“卩”部,右边是“段”部,中间是“亥”部,总共九个笔画。而汉字“绠”则是由“纟”和“更”两个部分组成。
以下是一个例句:“他们的友谊因为时间的长河而断绠,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一些与“断绠”相关的词汇包括:断绳、切断、分手、失联等。
与“断绠”意思相反的词汇可能包括:连续、关联、联系等。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