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夏 正建寅, 殷 正建丑, 周 正建子,合称三正。《书·甘誓》:“ 有扈氏 威侮五行,怠弃三正。” 陆德明 释文引 马融 曰:“建子、建丑、建寅,三正也。”一说指天、地、人之正道。 孔 传:“怠惰弃废天地人之正道。”也称三统。《史记·周本纪》:“今 殷王紂 乃用其妇人之言,自絶于天,毁坏其三正。” 张守节 正义:“按:三正,三统也。 周 以建子为天统, 殷 以建丑为地统, 夏 以建寅为人统也。”《魏书·儒林传·李业兴》:“虽三正不同,言时节者,皆据 夏 时正月。”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三正》:“ 夏 正建寅, 商 正建丑, 周 正建子,此三正也。然《夏书·甘誓》云:‘ 有扈氏 怠弃三正。’则 夏 之前已有三正矣。 孔安国 因 商 周 在 夏 之后,故不敢以子丑寅释之,而但谓天地人之正道。 王肃 亦云:‘惟 殷 周 改正,自 夏 以上皆以建寅为正。’然《尚书大传》云:‘王者存二代之后以备三正。’ 马融 註《甘誓》,亦云:‘子、丑、寅也。’”
(2).指 夏 、 殷 、 周 三代。《文选·班固<幽通赋>》:“震鳞漦于 夏 庭兮,匝三正而灭 姬 。” 李善 注引 曹大家 曰:“三正,谓 夏 、 殷 、 周 也。” 宋 苏轼 《内中御侍以下贺皇帝冬至词语》:“月临天统,首冠於三正。”
(3).指中心朱色、次白、次苍的三色射靶。《周礼·夏官·射人》:“乐以《貍首》,七节、三正。” 郑玄 注:“正之言正也。射者内志正,则能中焉。画五正之侯,中朱,次白,次苍,次黄,玄居外。三正损玄、黄。”
“三正”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综合权威资料解释如下:
指夏、商(殷)、周三代采用的三种不同岁首制度:
提示:若需了解具体历法差异或考证文献原文,可参考《尚书》《周礼》等古籍,或查阅《三正汉语词典》。
《三正》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事物正直、公正、公平的三个方面。在道德和法律层面,三正指的是正直、公正和严正。
《三正》的部首是“⺊”(犭)和“⺮”(⺮),分别属于“犬”和“竹”部。它的总笔画为10画。
《三正》一词来源于古代书籍《礼记·曲礼上》中的一句话:“宴父者正谓也。”这句话意味着“宴请父亲,就是为了表达尊敬和敬意。”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三正”所强调的是在人际关系中的正直、公正和严肃的态度。
《三正》的繁体字为「三正」。
在古代,汉字《三正》的写法和现在有所不同。古代汉字往往更加简洁,字形更加古朴。例如,其一种古代写法为「三止」。
以下是一些使用《三正》的例句:
与《三正》相关的一些词语有:
与《三正》近义的词语有:正大光明、光明磊落、公允。反义词包括:不正、偏私、不公。
挨耐盦酒暗滩百读拌和把凭不落窠臼裁鉴草市崇衷传灯黜迹大众生活迵同房头凤尾诺龚黄故书含忽红顶子洪澜花拍会操晦晦回语坚诚践妖椒鷄浇饡机户窘挠蝍蛆甘带军吏筐币冷煖自知离仑流离播迁龙尾伦侪美征难舍孥累帕罗寝耒筌蹏一悟热闪荣瘁赛乌食角水隍鼠瘘素彩檀篆铁雷停靠渟洿挽回无辙邪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