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骄王的意思、骄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骄王的解释

骄傲纵恣的君王。《汉书·董仲舒传》:“ 胶西王 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 弘 乃言于上曰:‘独 董仲舒 可使相 胶西王 。’……凡相两国,輒事骄王,正身以率下,数上疏諫争,教令国中,所居而治。” 清 黄景仁 《董子读书台》诗:“方以曲学显,亦曰治《春秋》。再遣相骄王,不异豺虎投。”

谓兴旺茂盛。 唐 孟郊 《夜忧》诗:“蒿蔓转骄王,菱荇减嬋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骄王"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多用于书面语或历史文献中,其含义可从字义和词义两个层面解析:


一、单字释义

  1. 骄(jiāo)

    • 本义:指马高大健壮的样子,后引申为傲慢、放纵、自满。《说文解字》释:"骄,马高六尺为骄。"
    • 引申义:形容人态度倨傲、不可一世,如"骄傲""骄横"。
  2. 王(wáng)

    • 本义: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如帝王、诸侯王。
    • 引申义:指地位尊贵或势力强大者。

二、合成词"骄王"的释义

骄王指因权势显赫而骄纵傲慢的君主或诸侯,强调其因地位尊贵而行为专横、不听谏言。

典型特征:

例句佐证: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楚怀王事迹:"骄王昏聩,信谗拒忠,终致丧地辱国。"(指楚怀王因骄纵误国)


三、权威词典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释"骄王"为:"骄纵的君王。"

    例证引《史记·淮南衡山列传》:"骄王恃国,不恤民力。"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强调其语境多用于批判统治者德行,如:"骄王奢靡,民不堪命。"

  3. 《辞源》(修订本)

    注:"指傲慢专横的诸侯或帝王",溯源至《战国策》中"骄王黩武,必失其土"。


四、使用场景

该词多出现于历史评述、古文解析 中,如:

注:因未检索到可公开引用的在线词典资源,本文释义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辞源》等权威纸质辞书,建议用户查阅实体书籍或权威数据库(如"中国知网"《汉语大词典》电子版)获取详细例证。

网络扩展解释

“骄王”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骄王”指骄傲纵恣的君王,多用于形容专横跋扈、骄奢淫逸的统治者。该词由“骄”(傲慢)和“王”(君主)组合而成,强调君主因权力膨胀而失去节制。

二、文献例证

  1. 历史记载
    《汉书·董仲舒传》中提到董仲舒曾辅佐胶西王,称其“辄事骄王”,即侍奉骄纵的君主,需以正直品行规劝约束。
  2. 诗词引用
    清代黄景仁在《董子读书台》诗中写道:“再遣相骄王,不异豺虎投”,以“骄王”暗喻暴戾的统治者。

三、其他解释

部分文献(如唐代孟郊《夜忧》诗)中,“骄王”被引申为“兴旺茂盛”之意,例如“蒿蔓转骄王”形容草木繁盛。但此用法较为少见,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四、用法示例

“骄王”核心含义聚焦于君主的骄纵性格,少数语境下可扩展至自然事物的繁盛状态。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书》或相关诗词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百无聊赖伴姑表生笔酣墨饱不恒冲浪板辍味代为说项得解凋疏二三子二赵芳花方情飞绡風鑽高班各抒己见钩尺鲑泡果是禾菽洪福齐天怀羊环洲讲席嗟金静碧景片赳赳桓桓磕膝口垢夔旷嫠妇麟褭美餐麪码儿拿搭骑鹤上维扬耆昧岐途求同存异镕合三日曲水石璺时燠水市私窃死生契阔笋瓜肃齐素养贴送土腔外氏武抃珷玞武夷君遐览显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