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话中的岔子。 周立波 《张满贞》:“‘也没得玻璃,是么?’脾气很冲的角色接口问一句,笑了。他十分得意,以为抓到 张组长 的话尾了。”
(2).别人说话的末了。《羊城晚报》1985.2.20:“三十岁的 林乐丰 扳指头一算说,在他十四年的足球生涯中,有九次是在外地过春节的。 池明华 接上话尾说他踢球十一年,仅有一年在家乡 梅县 度过。”
话尾是现代汉语中表示话语结束或转折的语言成分,通常依附于句末,具有提示语意完结、强化语气或衔接后续内容的作用。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话尾指句子末尾的虚词或语气助词,用于标记话语的终止或语义转折。例如“了”“呢”“啊”等常作为话尾出现,通过改变语调传递不同的情感色彩或语用意图。
来源: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1980年)
如“他走了”中的“了”,表示动作完成,使句子具备完整语义。
如“多美啊”的“啊”增强感叹语气。
如“这个问题嘛……”的“嘛”预示后续观点。
来源:王力《中国现代语法》(中华书局,1985年)
话尾在口语交际中承担“语轮交接信号”功能,通过音调变化提示倾听者回应时机,如疑问句尾的“呢”(“你去不去呢?”)隐含期待回应的意图。
来源: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79年)
“话尾”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话中的岔子
指说话时出现的漏洞、矛盾或可被抓住的把柄。例如:周立波在《张满贞》中描写角色通过抓住对方“话尾”来反驳,体现对话中的逻辑漏洞。
别人说话的末了
表示在他人讲话结束时接话或补充。如《羊城晚报》描述足球运动员池明华“接上话尾”分享经历,即利用对方话语结束的时机发言。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日常使用中第一种含义更为常见。
璧谢采摭畅叫扬疾赤绿愁黯黯瓷甖村老倒用字祷雩都把势惰媮谔谔芳泽翻雪番藷沸水匪伊朝夕分房减口瀵尾分形干贽攻读蜾扁后影遑安黄河贿脱胡簶间作夹缬憬然有悟九老图烤炙款徼鲁城论辑冒践梅州市蒙戎暋乱槃多跘旋趴下秋叶凄序蝺偻蠕动善藴深挚摄选蜀严食官嘶涩尿泡种子特徵条田提福颓惰雾叠鸮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