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言不及时。 宋 苏轼 《秋怀》诗之一:“便当勤秉烛,为乐戒暮迟。”
“暮迟”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暮迟”意为“犹言不及时”,即不珍惜时光、拖延或错过时机。该词由“暮”(傍晚,引申为时间将尽)和“迟”(缓慢、推迟)组合而成,强调在时间流逝中未能及时行动。
出处与文学引用
该词最早见于宋代苏轼的《秋怀》诗之一:“便当勤秉烛,为乐戒暮迟。”此句以“秉烛夜游”的典故,劝诫人们及时行乐,避免因拖延而错过美好时光。
使用场景
注意事项
“暮迟”属于较生僻的文言词汇,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常见于古典文学或诗词赏析。其近义词包括“迟暮”“拖延”,反义词如“及时”“迅捷”。
若需进一步了解苏轼原诗的背景或词语的详细演变,可参考古籍或权威汉语词典。
《暮迟》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太阳落山的时候开始昏暗渐晚。
《暮迟》由部首日和部首用构成。
部首日(rì)有4画,表示太阳、昼间。
部首用(yòng)有5画,表示使用、采用。
《暮迟》是一个古代汉字,起源于先秦时期的宋代《广韵》。《暮迟》的繁体字为「暮遲」。
古时候《暮迟》的写法稍有不同,「暮」一字中的「日」部分写作「口囗」,而「迟」一字中的「日」部分写成「儿」,整体稍显复杂。
1. 傍晚的时候,太阳落山了,天渐渐地暮迟了。
2. 暮迟的时刻,人们开始回家团聚,享受夜晚的安宁。
1. 暮色。例如:拂晓和暮色交替,代表了一个新的一天的开始和结束。
2. 暮年。例如:他已经步入了暮年,但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
黄昏、傍晚。
清晨、黎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