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迟的意思、暮迟的详细解释
暮迟的解释
犹言不及时。 宋 苏轼 《秋怀》诗之一:“便当勤秉烛,为乐戒暮迟。”
词语分解
- 暮的解释 暮 ù 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日暮。暮气。暮色。日暮途穷。暮鼓晨钟。 晚,将尽:暮春。暮年。暮节。暮齿(晚年)。 晨朝 笔画数:; 部首:日; 笔顺编号:
- 迟的解释 迟 (遲) í 慢,缓:迟缓。迟笨。迟钝。迟疑。迟重(恘 )。迟滞。 晚:迟到。迟暮,迟早。推迟。延迟。 姓。 早速 笔画数:; 部首:辶;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暮迟”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暮”和“迟”两个字组合而成,主要用于古代汉语或文学性较强的语境中,表达特定的时间概念或象征意义。以下从词典释义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
一、 字义分解与核心含义
-
暮 (mù):
- 本义: 指太阳落山的时候,即傍晚、黄昏。《说文解字》:“暮,日且冥也。”引申为时间晚、将尽,如岁暮、暮年。
- 象征义: 常比喻人生的晚年、衰落时期或事物的末期。
- 来源参考: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
迟 (chí):
- 本义: 缓慢,不迅速。《说文解字》:“迟,徐行也。”引申为时间晚、延迟、落后。
- 来源参考: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
暮迟 (mù chí) 的核心含义:
- 字面结合: “暮”强调时间点(傍晚)或时间段(末期),“迟”强调在该时间点或时间段内行动或状态的缓慢、延迟。
- 主要释义:指傍晚时分天色渐暗、光线不足的状态;更深层次上,常用来形容时间已晚、行动迟缓,或比喻人到晚年、精力衰退、反应变慢的状态,带有一种衰颓、萧索或感伤的意味。
- 来源参考: 该词多见于古典诗文,其释义综合自《汉语大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中对相关用例的分析。
二、 文学语境中的运用与引申义
“暮迟”一词在文学作品中,特别是古诗词中,常被用来营造意境或抒发情感:
- 描绘黄昏景象: 直接描写傍晚时分天色昏暗、万物活动趋缓的自然状态。
- 例证参考: 王维诗中常用黄昏意象营造静谧氛围(虽未必直接用“暮迟”一词,但意境相通),如《渭川田家》的“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其意象运用可参考《王维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分析。
- 象征人生晚年: 这是其最重要的引申义。用自然界的“暮”(日落)和“迟”(行动缓慢)来比喻人的衰老、生命的迟暮。
- 情感色彩: 常带有感慨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精力衰退的无奈、落寞或豁达之情。
- 例证参考: 古典文学中大量抒发“迟暮之感”的作品,如屈原《离骚》的“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深刻影响了后世对“暮迟”象征意义的理解。可参考《楚辞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及相关研究论著。
- 形容行动或反应迟缓: 在更广泛的语境中,也可形容做事情慢、不及时,错过了时机。
- 例证参考: 此用法在古籍中相对“晚年”象征义较少见,其理解需结合具体上下文。可参考《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商务印书馆)中对“迟”字用法的分析。
“暮迟”一词的核心在于结合了“暮”(傍晚/末期)的时间特性和“迟”(缓慢/延迟)的状态特性。其字面义指傍晚天色昏暗、万物趋缓;其核心引申义和常用义则在于比喻人生的晚年阶段,形容衰老、精力衰退、反应变慢的状态,常带有感伤或慨叹时光流逝的意味。它是一个富有文学色彩和象征意义的词汇,多见于古典诗文。
网络扩展解释
“暮迟”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
基本含义
“暮迟”意为“犹言不及时”,即不珍惜时光、拖延或错过时机。该词由“暮”(傍晚,引申为时间将尽)和“迟”(缓慢、推迟)组合而成,强调在时间流逝中未能及时行动。
-
出处与文学引用
该词最早见于宋代苏轼的《秋怀》诗之一:“便当勤秉烛,为乐戒暮迟。”此句以“秉烛夜游”的典故,劝诫人们及时行乐,避免因拖延而错过美好时光。
-
使用场景
- 描述时间:多用于文学作品中,指傍晚或夜幕将临的时刻,如“暮色迟来”。
- 比喻意义:引申为事情进展缓慢、效率低下,或行动不及时,如“做事不可暮迟”。
-
注意事项
“暮迟”属于较生僻的文言词汇,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常见于古典文学或诗词赏析。其近义词包括“迟暮”“拖延”,反义词如“及时”“迅捷”。
若需进一步了解苏轼原诗的背景或词语的详细演变,可参考古籍或权威汉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阿莽案法白芨浆被创北郭铋铋竝世采棺插板朝裾成仙虫害翠幄大仪掉荡雕墙迭句东震非薄凤凰竹含景黄磷毁谤角标剂和疾亟谨閟窭生开金桥开物考落款制躐席鷅鹠朎胧龙脑浆马楝子棉纸米粒雪木梳木妖南方内间谦柔前哨琼钑七碗起舞起源绅緌时派树草弹词贴断铜斤铁肋温绎无麪馎饦污史香槟酒相国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