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盗臣的意思、盗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盗臣的解释

(1).谓盗窃府库财物的官吏。《礼记·大学》:“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寧有盗臣。” 郑玄 注:“国家利义不利财。盗臣损财耳,聚敛之臣乃损义。”《新唐书·食货志一》:“盗臣诚可恶,然一人之害尔。聚敛之臣用,则经常之法坏,而天下不胜其弊矣。”

(2).叛臣;簒夺之臣。 唐 权德舆 《故司徒兼侍中赠太傅马公行状》:“﹝ 建中 四年﹞冬十月,盗臣窃发,鑾輅狩于近郊。” 宋 王明清 《挥麈馀话》卷一:“ 昭宗 亲兵既尽, 朱温 羽翼已就, 行密 辈崎嶇於一邦,初务养练,不能遽成,此内外俱轻,盗臣得志之患也。” 明 方孝孺 《春秋诸君子赞·子家羁》:“ 鲁 有盗臣,擅国自恣。 昭公 寡谋,躁以失位。” 柳亚子 《<胡寄尘诗>序》:“今之称诗坛渠率者,日暮途穷, 东山 再出,曲学阿世,迎合时宰,不惜为盗臣民贼之功狗。”

(3).盗名欺世的官吏。 明 王廷相 《慎言·保傅》:“威福劫民,是曰权臣;德惠媚民,是曰盗臣。”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盗臣”一词在古籍和现代语境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不同文献及使用场景理解。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核心含义解析

  1. 盗窃府库的官吏
    原指利用职权窃取国家财物的官员,最早见于《礼记·大学》。郑玄注释称:“盗臣损财,聚敛之臣损义”,强调其破坏性虽限于财物层面,但危害性低于横征暴敛之臣(、2、3、5均提及此义)。

  2. 叛臣或篡权者
    唐代文献中扩展为背叛君主、篡夺权位的臣子。例如《新唐书·食货志》指出其损害虽集中于个人,但动摇统治根基。权德舆《马公行状》中以“盗臣”指代叛乱者。

  3. 欺世盗名的官吏
    明代王廷相《慎言·保傅》将“盗臣”定义为表面施德惠民、实则谋取私利的虚伪官员,强调其名实不符的特性。

二、现代语境延伸

部分词典(如)将“盗臣”作为成语,侧重“背叛国家”的贬义色彩,可能与古籍中的“叛臣”含义重叠,但弱化了原典中关于财物盗窃的细节。

三、使用辨析

可通过(汉典)、(沪江词典)查阅古籍原文及权威注释,(查字典)提供成语化解释的差异视角。

网络扩展解释二

《盗臣》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表示“偷窃”和“奴仆”之意。 拆分部首和笔画: - 盗:部首为皿,总笔画为十一画。 - 臣:部首为臣,总笔画为六画。 来源: 《盗臣》一词源于古代汉语,用于描述偷窃和奴仆的行为。 繁体字: 《盗臣》的繁体字为「盜臣」。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盗臣》的古汉字写法可能会略有不同,但意思和现代写法相同。 例句: 1. 他是一个有盗臣行为的人。 2. 这位奴仆表现出了盗臣的特征。 组词: - 盗贼:表示“窃取财物的人”。 - 忠臣:表示“忠诚的臣子”。 近义词: - 盗窃者:表示“进行偷窃的人”。 反义词: - 勇士:表示“勇敢而正直的人”。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