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佛的意思、木佛的详细解释
木佛的解释
木雕的佛像。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杂识》:“ 丹霞 御寒,则烧木佛; 德山 説法,则撤塑像。” 金 元好问 《癸巳五月三日北渡》诗之二:“随营木佛贱於柴,大乐编鐘满市排。”
词语分解
- 木的解释 木 ù 树类植物的通称:树木。乔木。灌木。木石(树木和石头,喻没有知觉和情感的东西)。缘木求鱼。 木料、木制品:木材。木器。木刻。木匠。木已成舟。 棺材:棺木。 质朴:木讷(朴实迟钝)。 呆笨:木鸡。
- 佛的解释 佛 ó 梵语“佛陀”,是对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亦是*********对修行圆满的人的称呼:佛爷。佛像。借花献佛。 指“佛教”(世界主要宗教之一):佛家。佛寺。佛老。佛经。佛龛。佛事(*********诵经、祈祷及供奉佛
专业解析
"木佛" 一词在汉语中是一个复合词,由“木”和“佛”两个语素构成。其核心含义可以从字面义和引申义两个层面来理解:
-
字面义:
- 木: 指木材、木头,是一种常见的雕刻和塑造材料。
- 佛: 是“佛陀”(Buddha)的简称,指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也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或指佛像。
- 合义: 因此,“木佛”最直接的字面意思就是用木头雕刻或塑造而成的佛像。这是该词最基本、最常用的含义。它区别于用石头(石佛)、金属(金佛、铜佛)、泥土(泥佛)、玉石(玉佛)等其他材质制作的佛像。
-
引申义与象征义:
- 象征意义: 木佛作为佛像的一种,承载着佛教的象征意义,代表着佛陀的智慧、慈悲、觉悟和解脱。它是信徒礼拜、供养、观想的对象,是佛法僧三宝中“佛宝”的具体化象征之一。
- 禅宗公案意象: 在禅宗典籍和公案中,“木佛”有时被用来象征外在的、形式化的宗教偶像或教条。著名的公案如“丹霞烧木佛”(记载于《五灯会元》等),丹霞天然禅师在寒冷的天气里劈开木佛像烧火取暖。这个公案并非否定佛像本身,而是旨在破除学人对有形偶像的执着,强调自性觉悟的重要性,警示不要将外在的木佛(形式)等同于真正的佛性(本质)。在此语境下,“木佛”带有一种对过度依赖形式而忽视内在修行的隐喻色彩。其核心仍是佛像,但被赋予了特定的禅学内涵。
- 泛指与代称: 有时也可用来泛指寺庙中的佛像,或作为佛像的代称之一。
“木佛”在汉语词典中的核心释义是用木材雕刻或塑造的佛像。它既是佛教艺术和宗教实践中的重要载体,具有神圣的象征意义;在特定的禅宗语境下,也曾被用作公案中的意象,用以破除对形式化偶像的执着,强调明心见性的根本。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但基础义始终指向木质材料的佛像本身。
参考来源:
- 释义核心参考了《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对“佛”及材质复合词(如“石佛”、“泥佛”)的释义逻辑。
- 禅宗公案部分参考了《五灯会元》(中华书局点校本)等禅宗典籍的记载和通行的禅学解读。关于禅宗公案的理解,可参考中国佛教协会官网或专业佛学辞典如《佛光大辞典》的相关词条解释。
- 佛教象征意义部分参考了通行的佛教基础知识,如任继愈主编的《佛教大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中关于“佛像”、“礼拜”等条目。
网络扩展解释
“木佛”指木雕的佛像,是佛教艺术中常见的造像形式。以下是综合文献的详细解释:
-
基本定义
木佛即以木材雕刻而成的佛像或菩萨像,属于佛教造像的重要类别。其材质多选用檀木等珍贵木材,具有宗教与艺术双重价值。
-
历史起源
据佛教典籍记载,最早的木佛可追溯至印度优填王时期。佛在世时,优填王曾命工匠用栴檀香木雕刻佛像,成为木佛制作的源头。
-
文献中的用例
- 宋代王应麟《困学纪闻》提到“丹霞烧木佛御寒”,暗含禅宗破除偶像崇拜的公案。
- 金代元好问诗句“随营木佛贱於柴”反映战乱时期木佛被随意处置的现象,体现历史变迁对宗教文物的影响。
-
文化意义
木佛不仅是信仰载体,也承载了不同时代对佛教的态度。例如禅宗“烧佛取暖”的故事,强调“见性成佛”而非执着于外在形象;而元好问的诗句则折射出社会动荡中宗教物品的境遇。
提示:若需了解木佛的具体形制或现存文物案例,可进一步查阅佛教艺术史相关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鹿宝顶山摩崖造像八吟贬杀补钉晡食出群触引道笠点鬓滴水穿石鞮译断发饵名钓禄幡旆扶乩浮力高洒庚帖纥那黉舍皇帝的新装回肠伤气昏庸无道践暴兼施简微角宿唧咕静婉倥蒙马克辛漫谈冕笏麪环弥翼奈何蹑等怒行撇酥儿破六韩迁惑切怛染逆人山人海鋭锋润文使沙蓬诗韵水志悚慄探夥通贿推原五帝车物卢香名涎吐显形萧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