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祠监的意思、祠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祠监的解释

管理祠堂的人。 晋 王献之 《玄度帖》:“因祠监多感足下共事甚善,然所造极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祠监是中国古代职官名称,专司祭祀场所的管理与监督。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词源构成 “祠”指供奉祖先、神灵的庙宇建筑,《说文解字》释为“春祭曰祠”(来源:许慎《说文解字》示部);“监”表监察管理职能,《周礼》载“监,领也”,特指具有督导职责的官职(来源:郑玄注《周礼·天官》)。二字组合最早见于汉代职官体系,体现国家对祭祀事务的制度化管理。

二、职掌范围 据《唐六典》记载,祠监隶属于太常寺,主要负责皇家宗庙、先代帝王陵寝的日常维护,监督祭祀礼仪流程,并管理相关祝文、祭器的制备(来源:李林甫《唐六典》卷十四)。宋代以后其职能逐渐并入礼部,《宋史·职官志》提到该职需“稽考牺牲数量,禁戢亵渎行为”(来源:脱脱《宋史》卷一百六十四)。

三、历史流变 秦汉时期已有“祠官”设置,但专职“祠监”至唐代方成定制,品级为从八品下。明代《大明会典》载其参与“春秋二祭”的筹备工作,清代则演变为礼部祠祭司属官(来源:申时行《大明会典》卷八十五;张廷玉《明史·职官志》)。该官职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官制改革后废止。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祠监”的词义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祠监”指管理祠堂的人,最初用于描述负责维护祠堂事务的职务。该词最早见于晋代王献之《玄度帖》:“因祠监多感足下共事甚善,然所造极难。”()

词义结构

  1. “祠”:指供奉祖先或神灵的场所,如宗祠、武侯祠等()。
  2. “监”:此处取“监察、管理”之意,而非监狱,如“监工”“监考”中的用法()。

用法与背景

其他解释

个别资料(如)将“祠监”解释为“比喻官员职位或权力”,但这一说法未见于权威古籍或主流辞书,可能为引申或误读()。

“祠监”本义明确指向祠堂管理者,属于古代宗族制度中的特定职务。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玄度帖》原文及《晋书》相关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摆饭薄遽保释敝鼓丧豚并头丛般若汤成分骋嗜奔欲弛旷串狎葱花存见叠縠顶格服刀阜陵该敏国廪果疏海鹾哼儿哈儿黄祇幻视家君肩膊孑絃急急风枯池昆仑使者两极管里司乱朝蟊食眉开眼笑密画目擩耳染母性娘子布排家泡饭疲弱掊冒迁沙曲辨热芭忍饥挨饿人己一视柔蔬赛车霎那间司律宿恙汤泉恬然屯庄危道文野习安仙家鲜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