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西哥 银元。又名鹰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七回:“在路上, 咸水妹 又拿些金圆,向钱铺里兑换了 墨 银。”
"墨银"是汉语中对特定外国银元的历史称谓,具体释义如下:
读音:mò yín
词性:名词
释义:
指晚清时期流入中国的墨西哥银元(Mexican Silver Dollar),因币面铸有鹰徽图案,民间俗称“鹰洋”。该货币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在中国东南沿海及通商口岸广泛流通,成为当时贸易结算的重要媒介。
起源:
墨银由墨西哥于1824年首次铸造,含银量约90.3%,重量27.07克。其成色稳定、工艺精良,逐渐取代西班牙银元成为东亚贸易主流货币。
流通范围:
19世纪中叶,随着鸦片战争后中国沿海口岸开放,墨银通过贸易大量流入上海、广州、福州等地,并在江南民间市场广泛使用,甚至成为部分商号的记账单位。
图案特征:
币面主图为墨西哥国徽——一只展翅雄鹰口衔蛇立于仙人掌上,背面为自由帽图案,边缘饰以放射状芒纹。因鹰徽醒目,中国民间直观称其为“鹰洋”或“墨银”。
墨银的流通推动了中国自铸银元的进程。1889年,清政府仿其形制铸造“龙洋”,试图收回货币主权。
清代外交官张德彝在《航海述奇》中记载:“墨西哥银钱,中绘鹰隼,华人呼为鹰洋”,印证其流通实况。
第一辑“晚清货币制度”详述墨银流通背景及清政府应对措施。
“外国银元篇”解析墨银形制与成色标准。
第三章分析墨银在东亚贸易网络中的枢纽地位。
(注:因文献数据库访问限制,部分链接未提供,可通过国家图书馆古籍资源库或专业学术平台检索上述书目。)
“墨银”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
基本含义
指19世纪至20世纪初流通的墨西哥银元,又称“鹰洋”。因银元背面铸有墨西哥国徽(鹰衔蛇图案)得名,曾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货币。
文献例证
清代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七回提到:“咸水妹又拿些金圆,向钱铺里兑换了墨银”,说明其作为流通货币的历史背景。
其他说明
该银元含银量高,清末曾在中国沿海地区广泛使用,后逐渐被本土银元取代。
部分词典将其拆解为“墨(黑暗)”与“银(金钱)”的组合,引申为“不正当的财富”或“阴险交易所得”。但此用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为现代引申义,需谨慎使用。
总结建议:在历史或文学语境中,“墨银”通常指墨西哥银元;比喻义较罕见,使用时应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如需深入考证,可参考《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及相关经济史资料。
白帝子抱饥渴倍谲毕扈鉢拏蝉蜍朝政淳直辞醴错漠个位个中人家冠狗顾曲周郞嘉材节调杰伟竟敢旧窠爵禄具造揩油轮笔猡猡緑豆青旅雁马伯六卖花马拉松毛毯泯默闹装镊肆跑单帮屏当青雀舟觑边衢术任啥伤时山麓山猫善手赡逸射堋失列诗评食用橓华思乎宋艳溯流而上所业氃氋偷光挝妇翁胁污邪謣西泠十子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