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et petty advantages at expense of other people or the state] 比喻占别人或公家的便宜
比喻占公家或别人的便宜。 鲁迅 《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现在的 中国 电影……和一些住惯了 上海 ,晓得怎样‘拆梢’、‘揩油’、‘吊膀子’的滑头少年一样。” 林海音 《城南旧事·兰姨娘》:“我很喜欢妈生小孩,因为可以跟着揩油吃些什么。” 马继红 王宗仁 《写在她运行的路上》:“在 丁志辉 的心目中,公家不是一块肥肉,可以任意地揩油。”亦说“揩油水”。 张天翼 《谭九先生的工作》:“在这次抽调壮丁的那件事上,他老先生竟暗中找些人去冒名顶替,从中揩油水哩。”《人民文学》1977年第2期:“这个人好顺手牵羊,爱揩油水。”
“揩油”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kāi yóu(注意不是“kǎi yóu”或“kā yóu”),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本义
最初指“擦拭油脂”的动作,如古人用布擦去油灯上多余的油以重复利用,体现勤俭节约()。
引申义
后演变为比喻占取他人或公家的便宜,尤其指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小利益。例如:
物质层面
指侵占财物或权益,如员工挪用公款、商家克扣斤两等()。
行为层面
在特定语境中,可指对女性举止轻佻,如借机触碰身体或言语调戏。例如:
该词既反映社会对占小便宜的批判(如鲁迅笔下的讽刺),也隐含对女性物化的历史观念()。现代使用需注意语境,避免歧义。
若需进一步了解词源或例句,可参考鲁迅作品或语言学词典(如)。
揩油是指用抹布或纸巾等物品擦去物体表面的油脂或污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这个词来形容清洁或去除污渍的动作。
揩油的部首是手,总共有13个笔画。
揩油一词源自古代汉字,最早见于《周礼·大宗伯·注》:“揩油取脂”。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用手指蘸取油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演变为擦去物体表面油脂的意思。
揩油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揩油。
在古代,揩油的写法没有太大的变化,仍然是揩油。
1. 他用抹布揩油后,桌面焕然一新。
2. 这种特殊的清洁剂可以轻松揩去汽车表面的油污。
揩拭、揩擦、揩擦油污
擦拭、抹去、去除
涂油、加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