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盾牌把手上磨墨草檄。典出《北史·荀濟傳》。後因以稱在軍隊裡做文書工作為“磨盾鼻”。 宋 劉克莊 《滿江紅·夜雨涼甚忽動從戎之興》詞:“磨盾鼻,一揮千紙,龍蛇猶濕。”亦省作“ 磨盾 ”。 宋 嶽珂 《桯史·吳畏齋謝贽啟》:“或可執鞭,願供磨盾。” 清 曹寅 《一日休沐歌》:“ 程君 磨盾亦奇才,一揮萬彙驅風埃。” 清 江藩 《漢學師承記·王昶》:“先生從征九年,雖羽書旁午,然磨盾之暇,馬上吟詠,穹廬誦讀,無一日廢也。”
“磨盾鼻”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該詞的字面意思是在盾牌把手上磨墨草拟檄文,典出《北史·荀濟傳》。據記載,荀濟曾在盾牌把手上磨墨撰寫軍事文書,後來引申為代指在軍隊中從事文書工作。
部分資料(如)将其解釋為“因固執而不肯改變錯誤”,此說法缺乏可靠文獻支撐,可能是對字面義的誤讀。建議以《北史》及宋代詩詞用例為準。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北史·文苑列傳》或宋代相關詩詞注解。
磨盾鼻(mó dùn bí)是一個漢字詞組,由三個字組成。其中,磨(mó)是由石頭和麻組成的部首,鼻(bí)是由自己形象的小鼻部首組成,盾(dùn)是由皿和寸組成的部首。
磨盾鼻這個詞來源于古代醫書《黃帝内經》中的醫學術語。它用來形容人體鼻子部位的一種病理現象,即鼻子粘膩而重。另外,繁體字“磨盾鼻”在寫法上并無區别。
在古代,磨盾鼻是以篆書、隸書和楷書的形式書寫的。篆書中的磨盾鼻字形複雜,筆畫繁多,隸書中的磨盾鼻字形逐漸簡化,楷書中的磨盾鼻字形更加工整。
例句:
1. 他患有磨盾鼻,需要定期清潔和護理。
2. 醫生診斷出他的鼻子屬于磨盾鼻範疇。
組詞:
1. 磨石鼻
2. 鼻盾磨
3. 磨鼻盾
近義詞:
1. 粘膩鼻
2. 濕重鼻
3. 油膩鼻
反義詞:
1. 幹燥鼻
2. 清爽鼻
3. 輕盈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