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乐器名。《书·益稷》:“戞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 孔 传:“搏拊以韦为之,实之以糠,击之以节乐。”《释名·释乐器》:“搏拊,以韦盛糠,形如皷,以手拊拍之也。”《明史·乐志一》:“﹝ 洪武 ﹞二十六年又定殿中韶乐:簫十二,笙十二……柷一,敔一,搏拊二。”
(2).拍击。谓鼓掌。 汉 马融 《长笛赋》:“失容坠席,搏拊雷抃。”
(3).亦作“ 搏抚 ”。弹奏。 宋 洪迈 《夷坚丁志·窗棂小妇》:“三僧同榻,二僕在门外,已灭烛就枕, 湍 善鼓琴,暗中搏拊不止,二僧亦未交睫。” 清 葆光子 《物妖志·音乐·琴》:“携古琴过此,寳惜甚至,因搏抚之际,误触坠砌下石上。”
“搏拊”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古代乐器
搏拊是传统八音分类中“革之属”的打击乐器,形似小鼓。根据记载,其结构为“以韦(皮革)盛糠”,外部用皮革包裹,内部填充糠秕,通过手拍击发声。明代宫廷雅乐中明确记载其使用,如《明史·乐志》提到洪武年间韶乐配置“柷一,敔一,搏拊二”。
演奏方式
通常悬挂于颈部,两手交替拍击,节奏与建鼓相配合,即“建鼓一击,搏拊以两击应节”。
动作描述
异体写法
古籍中亦作“搏抚”,如《释名·释乐器》记载其别名和形制。
该词现代已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代音乐、文献时仍具价值。如需更完整考据,可参考《汉典》及故宫博物院相关文物记录。
搏拊(bó fǔ)是一个汉字词语,由“手”和“包”两个部首组成,属于动词类。它的拆分部首分别是手部和包部,手部是汉字的基本部首之一,表示与手有关的意义,而包部则表示与包裹、囊括有关的意义。
搏拊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最早见于《太上感应篇》。这个词在古代汉字中的写法稍有不同,用的是繁体字,写作“撥拂”。在现代汉字中,这个词的写法已经变为了“搏拊”,且常常用简化字书写。
这个词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是“撥拂”,其中“撥”表示用手势来推开或挥动的意思,“拂”表示用手轻拍或抚摸的意思。
以下是一些用搏拊这个词的例句:
1. 他搏拊了一下自己的头发,重新整理了一下。
2. 小猫在躺椅上懒洋洋地伸了个懒腰,主人轻轻地搏拊着它的脑袋。
3. 教练用激励的眼神和搏拊的动作鼓励着运动员继续努力。
搏拊的相关词汇包括:
1. 拍打:用手或其他东西轻力地打击。
2. 抚摸:用手轻轻摩擦或触摸。
3. 推拿:通过手法按摩推动脉络,以达到疏通经络、调整身体功能的目的。
搏拊的反义词是:
1. 猛击:用力而猛烈地击打。
2. 拳打脚踢:用拳头和脚踢进行激烈的攻击。
3. 推搡:用手或身体用力推动或挤压。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对搏拊这个词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案缉薄笨车北关比偶蚕麻炒作瑽瑢撺嘴悴荒单轻黩礼肚里有偻罗风尘肮脏福慧双修给谏犵獠管材官势鼓石海鳞虾蟆后援汇行溷淆谫愚鸡飞狗走济济楚楚京坊连属露丑卤舄闾娵马酒末截末皂浓眉大眼恧恧湓浦口破柱求奸扑梭梭迁召签助青滂散赡烧丹鍊汞神术妙计世贵衰渐衰颓倏忽四隅隧洞鳀瀛突何外见五卅运动下级小矩系道写韵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