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搏拊的意思、搏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搏拊的解释

(1).古乐器名。《书·益稷》:“戞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 孔 传:“搏拊以韦为之,实之以糠,击之以节乐。”《释名·释乐器》:“搏拊,以韦盛糠,形如皷,以手拊拍之也。”《明史·乐志一》:“﹝ 洪武 ﹞二十六年又定殿中韶乐:簫十二,笙十二……柷一,敔一,搏拊二。”

(2).拍击。谓鼓掌。 汉 马融 《长笛赋》:“失容坠席,搏拊雷抃。”

(3).亦作“ 搏抚 ”。弹奏。 宋 洪迈 《夷坚丁志·窗棂小妇》:“三僧同榻,二僕在门外,已灭烛就枕, 湍 善鼓琴,暗中搏拊不止,二僧亦未交睫。” 清 葆光子 《物妖志·音乐·琴》:“携古琴过此,寳惜甚至,因搏抚之际,误触坠砌下石上。”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搏拊是古代中国礼乐制度中的一种击打乐器,其名称和形制在典籍中有明确记载。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搏"意为拍击,"拊"指轻敲,二字合称特指形制扁平的革制乐器,演奏时需配合节奏拍打出声。

从器物形制分析,《周礼·春官》记载搏拊"状如鼓而小,腹广首锐",表面蒙革,两端以彩绘装饰。演奏时乐师将其悬挂于颈项,用双手交替叩击,发出低沉浑厚的声响,主要用于雅乐演奏中的节拍控制。

在礼乐功能层面,《礼记·明堂位》明确搏拊属于"八音"中的革类乐器,与建鼓、应鼓构成礼仪乐队的节奏体系。其声响具有"导乐先鸣"的指挥作用,通过不同力度拍击区分乐章段落,体现古代"以乐致礼"的文化内涵。

现代考古发现佐证了文献记载,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彩绘木雕乐器中,有与典籍描述相符的双面蒙革扁筒状器物,经音乐考古学家鉴定为搏拊的实物遗存,印证了该乐器在战国时期的广泛应用。

网络扩展解释

“搏拊”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本义与结构

  1. 古代乐器
    搏拊是传统八音分类中“革之属”的打击乐器,形似小鼓。根据记载,其结构为“以韦(皮革)盛糠”,外部用皮革包裹,内部填充糠秕,通过手拍击发声。明代宫廷雅乐中明确记载其使用,如《明史·乐志》提到洪武年间韶乐配置“柷一,敔一,搏拊二”。

  2. 演奏方式
    通常悬挂于颈部,两手交替拍击,节奏与建鼓相配合,即“建鼓一击,搏拊以两击应节”。

二、引申含义

  1. 动作描述

    • 拍击/鼓掌:如汉代马融《长笛赋》中“搏拊雷抃”,形容击掌欢呼的热烈场景。
    • 弹奏乐器:宋代《夷坚丁志》提到“暗中搏拊不止”,指弹奏琴类乐器。
  2. 异体写法
    古籍中亦作“搏抚”,如《释名·释乐器》记载其别名和形制。

三、文献记载

四、现代应用

该词现代已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代音乐、文献时仍具价值。如需更完整考据,可参考《汉典》及故宫博物院相关文物记录。

别人正在浏览...

蚕山茶子油车船成招存储单元打包搭补雕风镂月禘礼笃友恶薄法岸甘节公们俩工言构思诡薄古异华贯奬助狡狠嘉响阶础街鼓客嘲苦诤岚翠爁尾老龟刳肠老氏亮度理曲留守驴鼠律则禡祭门素麪勃贫灶泣不可仰清涕虬须日黄簿入蜀记桑弓赏庆神圣石气石庆数马市物烁金田券条桑桐帽通天犀吴鸿舞文仙苑骁烈宵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