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犹戮人。受过刑罚的罪人。《庄子·大宗师》:“ 孔子 曰:‘ 丘 ,天之戮民也。’” 成玄英 疏:“刑戮之人也。”《管子·立政》:“刑餘戮民,不敢服絻,不敢畜连乘车。”
(2).指受压迫、残害的人。 章炳麟 《************解》:“念烝民之同柢,岂彼回部当为戮民?” 梁启超 《新民说》第十一节:“呜呼! 中国 人之为戮民久矣!天戮之,人戮之,暴君戮之,污吏戮之,异族戮之。”
"戮民"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源、古籍用例及现代词典释义三个层面进行解释:
一、核心释义 指遭受刑罚或被处死的人,引申为罪人或因罪受辱者。其中“戮”本义为杀戮、惩罚,“民”指人,组合后特指因罪过而受刑戮之人。
二、字源与古籍依据
“戮”的本义
据《说文解字》载:“戮,杀也。从戈,翏声。”其本义为斩杀,后扩展至刑罚、羞辱等义。如《广韵》:“戮,力竹切,刑戮。”
来源:《说文解字》(东汉·许慎)、《广韵》(宋代官修韵书)
古代文献用例
“孔子曰:‘丘,天之戮民也。’” 此处“戮民”指受世俗礼法束缚而违背自然本性之人,暗含“受精神刑罚者”的哲学隐喻。
“明君求善而赏之,求奸而诛之,其得之一也。故以善闻之者,以说善同于上者也;以奸闻之者,以恶奸同于上者也。此宜赏誉之所及也。若以奸闻之而诛之,是戮民也。” 此处指被错误刑罚的无辜者。
来源:先秦诸子典籍《庄子》《韩非子》
三、现代词典释义
《汉语大词典》明确释义为:
戮民:指受刑戮的人;罪人。
示例引《史记·货殖列传》:“掘冢,奸事也,而田叔以起;博戏,恶业也,而桓发用富……此皆诚壹之所致。由是观之,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岂所谓‘素封’者邪?非也?掘冢搏掩,犯奸成富,曲叔、稽发,犹是曹沫之盟,岂足道哉!此皆劫戮之民也。”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四、引申与哲学意涵
在道家思想中,“戮民”被赋予更深层的哲学含义。如《庄子》以“天之戮民”喻指被社会规范异化、丧失自然本性之人,强调精神层面的自我束缚与惩罚,超越字面的肉体刑戮之义。
“戮民”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受过刑罚的罪人
指因犯罪受刑之人,如《庄子·大宗师》中孔子自称“丘,天之戮民也”,成玄英注解为“刑戮之人也”。
《管子·立政》也提到“刑餘戮民”不得享受某些权利,印证其与刑罚的关联。
受压迫、残害的群体
近代学者如章炳麟、梁启超在著作中引申为被压迫者,例如章炳麟称“回部当为戮民”,暗指受不公对待的民众。
该词兼具“刑罚罪人”的客观身份与“被压迫者”的引申义,需根据语境区分。例如《庄子》强调个体与天命的冲突,而近代用法更侧重社会压迫的批判。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庄子》相关注释文献。
半古八煞宾牟冁衮惩警迟光出挡触物伤情锄櫌慈宫荡薄调蹇刁决鼎分短幸材梵声愤闷干固鼓揪核勘河门河祗脯洪枝侯圻猴狲护理魂轿魂惊胆落寄巢寄打旧史角抵社涟落连绕昧地谩天梅花白奇形异状羣辈群干蕤蕤三六蚀毁首丘刷勘説穿私名算卦唆说套习甜头条列蜩蚻痛快淋漓童奚偷合取容玮瓌温良忍让舞迷无穷小西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