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主宾相互敬酒。《诗·大雅·行苇》:“或献或酢,洗爵奠斝。” 郑玄 笺:“进酒於客曰献,客答之曰酢。” 汉 刘向 《说苑·修文》:“此所以献酢酳酬也。” 唐 独孤及 《客舍月下对酒醉后寄毕四燿》诗:“清机暂无累,献酢更络绎。”《剪灯新话·水宫庆会录》:“献酢陪高会,歌呼得尽欢。”
“献酢”是一个源自古代礼仪的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解释:
主宾相互敬酒
该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行苇》:“或献或酢,洗爵奠斝。”郑玄注:“进酒于客曰献,客答之曰酢。”即主人向客人敬酒为“献”,客人回敬为“酢”,合称“献酢”。此用法在汉代刘向《说苑·修文》和唐代独孤及的诗中均有延续。
引申含义
部分现代解释(如查字典)认为“献酢”可引申为“自愿献出微薄之物以示恭敬”,但此说法未见于古典文献,可能为现代衍生义,需谨慎区分。
“献酢”的核心含义为古代饮酒礼仪中的主客互敬,读xiàn zuò 更符合古典用法。现代引申义或读音差异需结合权威文献谨慎参考。
《献酢》是一个常用的词语,它指的是将醋献给某人或某事物作为表示敬意或祝贺的一种礼仪,也可以用于形容献上馈赠或奉献的行为。
这个词语由两部分组成:献和酢。
其中,献,拆分部首为礻,总笔画数为5,在《康熙字典》中排第161页。它的意思是奉献、献上。
而酢,拆分部首为酉,总笔画数为12,在《康熙字典》中排第1365页。它的意思是醋,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
由此可以看出,献酢这个词语的来源是古代人民为了表示敬意或祝贺而献上的一种酸味调味品。
《献酢》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獻醋。
在古代汉字中,献酢拼音为xiàn cù。
1. 他在生日时给我献了一瓶酢,表示祝福和敬意。
2. 我们决定献上一瓶酢给新婚夫妇。
3. 这个奖项是由社区居民献酢的结果,表示对他们工作的认可。
组词:献花、献血、献爱心、献身。
近义词:奉上、赠送、致贺。
反义词:索取、扣留、拒绝。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