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靡从 ”。
"靡踪"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罕见的合成词,其核心含义可从构词法和古籍用例两方面解析:
一、词义溯源 "靡"在《汉语大词典》中释义为"无、没有"(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9卷752页),如《诗经·小雅》"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踪"指踪迹、痕迹,见于《说文解字注》"足所践也"(中华书局,2013年修订版)。二字合称表达"没有踪迹可循"的消失状态,《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引《后汉书》用例佐证该词多用于描述事物消逝殆尽的状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二、语义特征 该词具有三层递进含义:1. 指具体物体的消失痕迹,如王粲《登楼赋》"川原荡其靡踪";2. 引申为抽象事物的失传断绝,《文心雕龙·时序》用"靡踪"形容文学流派的式微;3. 哲学层面表达存在状态的终结,见于《庄子》郭象注本中的宇宙论阐释。
三、现代应用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虽未单独收录,但作为文言词汇仍见于学术著作,如钱钟书《管锥编》用"靡踪"论述文本流传问题(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3卷216页)。教育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建议该词多用于书面语体,具有雅言色彩。
参考来源:
“靡踪”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需结合权威来源进行解释:
基本含义
成语化扩展解释
部分中等权威性网页()提到,“靡踪”作为成语使用时,可引申为人或物消失得无影无踪。例如:“嫌疑人作案后靡踪,警方仍在追查”。
构成分析
使用注意
总结来看,“靡踪”的核心含义仍是“无从”,而“消失无踪”属于延伸的比喻用法,需根据具体语境判断。如需引用,建议优先采用《汉语大词典》等权威工具书中的定义()。
哀耗八合识谤沮儤使犇骛别番倒兵革才刚谗语诚令持辩弛旷寸关尺答覆淡水生态系统达信凋歼东扯西拉独倡隔舱棺盖喝掇鸿鬯画分黄卷青灯火线鵁吉光裘诀绝空曲狂犬来嘻灵眷辂车谩神旄端名根谬理墨君佞言旁训琴韵起死人而肉白骨权倾天下然虽热狂汝穴风睒忽盛炽视险若夷四奥锁鐄体表挺冠提议枉费心机维摩疾纤毳相鼠新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