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旄端的意思、旄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旄端的解释

尾端。《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附駔驥之旄端,軼归鸿於 碣石 。” 李周翰 注:“亦犹蝇附驥旄,以过归鸿之飞而及 碣石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旄端"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本义及文化象征三个层面进行解析:

一、字源与本义

  1. "旄"的构成

    "旄"(máo)由"㫃"(yǎn,旗帜飘扬形)和"毛"组成,本义指古代用牦牛尾或羽毛装饰的旗帜。《说文解字》释:"旄,幢也。从㫃从毛,毛亦声" 。

  2. "端"的含义

    "端"指事物的顶端或末梢,《玉篇》注:"端,首也"(汉典网)。

  3. 复合词释义

    "旄端"即旗杆顶端的牦牛尾饰物,象征旗帜的最高点。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建翠华之旗,树灵鼍之鼓"中"翠华之旗"即属此类装饰(中华书局点校本)。

二、文化象征意义

  1. 权力标识

    周代礼制中,"旄"为天子、诸侯仪仗的重要组件,《周礼·春官》载:"旄人掌教舞散乐",郑玄注:"旄,旄牛尾,舞者所持以指麾"(国学大师网)。

  2. 军事指挥符号

    古代将领以"挥旄"指挥军队,《诗经·鄘风》"孑孑干旄,在浚之郊"即描绘使臣持旄旗出行的场景(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三、文学意象演变

在诗词中,"旄端"常被赋予边疆意象,如岑参《轮台歌》"上将拥旄西出征",借旄旗指代戍边统帅的威仪(《全唐诗》卷199)。明清小说亦延续此意象,《三国演义》多次出现"白旄黄钺"的仪仗描写(人民文学出版社版)。


参考文献来源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2. 汉典网《玉篇》释义(zdic.net)
  3. 《史记》《全唐诗》通行校注本
  4. 《周礼注疏》(国学大师网整理版)
  5. 《诗经》毛传郑笺(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ctext.org)

网络扩展解释

“旄端”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释:

1.基本释义

2.出处与引经据典

3.应用与示例

“旄端”一词源于古代文献,多用于比喻性语境,需结合具体文意理解。如需更详细的古籍原文或研究资料,可参考《广绝交论》及历代注释版本。

别人正在浏览...

便门桥逼齰拨墨薄晓不得违误不帑惭愧餐仰抄敚呈试楚腰蛴领调质烦混梵堂奉饷分居异爨纲纪四方供佛花鬼幻红新月会焕别虎爪奸官戒蜡九井决心书铿铿馈边礼诵陋宗伦魁满脸春色懋膺明耀墨场木禺人内位盼接平等谦惮乾吊穷途凄然竘酱三突出设验诗章贳账甩手书囿松厅送尾投殛屯啸五云谿遐朗香弓相极小尉迟狭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