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黄罗帔的意思、黄罗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黄罗帔的解释

古代妇女披于肩背的一种纱巾,多为薄质纱罗所制。 前蜀 薛昭蕴 《女冠子》词:“雾卷黄罗帔,云雕白玉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黄罗帔是汉语中的古代服饰名词,特指一种用黄色罗纱制成的披肩或长巾,多用于宫廷女性或贵族礼服,象征尊贵身份。以下是详细释义与文献依据:


一、词义解析

  1. 材质与形制

    “黄”指黄色(帝王或后妃专用色),“罗”为轻软透孔的丝织品,“帔”(音pèi)即披在肩背的长巾。合指以黄色罗纱制成的礼仪性披饰,形制多为长条状,穿戴时垂挂于肩臂。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12卷,第345页,“帔”字条;《中国古代服饰辞典》(中华书局,2015)第217页。

  2. 文化象征

    黄色在唐宋后被定为皇室专用色,故“黄罗帔”仅限于后妃、命妇或高级女官在重大典礼中使用,如宋代皇后受册、谒庙时着“袆衣配黄罗帔”。

    来源:《宋史·舆服志》载:“后妃之服,袆衣深青,革带黄罗帔。”详见《宋史》卷一百五十一。


二、历史文献佐证

  1. 唐代记载

    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中“虹裳霞帔步摇冠”的“霞帔”为前身,至宋代演变为礼制化的“黄罗帔”。

    来源:《全唐诗》卷四四二,白居易诗注;《唐代服饰文化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第134页。

  2. 宋代典制

    《宋会要辑稿·舆服》规定:“皇后服袆衣,青罗绣翚翟,黄罗帔,金革带。” 黄罗帔成为皇后礼服标配。

    来源:《宋会要辑稿·舆服四》,中华书局影印本第2册,第1821页。

  3. 明代沿袭

    《明史·舆服志》记载皇妃礼服“青质绣翟,黄罗帔”,可见其礼仪功能延续至明代。

    来源:《明史》卷六十七,中华书局点校本第5册,第1650页。


三、学术研究参考

  1.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指出宋代黄罗帔与霞帔同源,但色彩等级森严,黄色为最高规格(详见该书“宋代皇后礼服”章节)。

    来源:商务印书馆,2011年增订版,第289页。

  2. 王熹《中国服饰通史》

    分析黄罗帔的形制演变,强调其“以色辨等”的礼法功能(见“宋代女性服饰”节)。

    来源: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年,第324页。


四、实物与图像印证

  1. 宋代绘画

    故宫博物院藏《宋仁宗皇后像》中,曹皇后身着青色袆衣,肩披长条状黄罗帔,末端垂至膝下。

    来源:《中国历代服饰艺术》(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图版79。

  2. 明代定陵出土

    孝端皇后棺内出土黄罗云纹帔,长246厘米,宽6厘米,以金线织云凤纹,佐证文献记载。

    来源:《定陵文物精粹》(文物出版社,2015)第112页,图录编号CTL-JF-018。


黄罗帔是宋明时期后妃礼服的标志性配饰,以黄色罗纱为料,承载等级制度与礼仪功能,其形制、用法及象征意义在历代典章、文物中均有确证。

网络扩展解释

“黄罗帔”是古代女性服饰中的一种装饰物,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 基本词义

2. 文化背景与用途

3. 文学例证

4. 相关词汇拓展

5. 权威来源补充

总结来看,“黄罗帔”是兼具实用性与装饰性的古代女性服饰,多出现于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纺织工艺和审美文化。

别人正在浏览...

白地钱白炜百响办公会议并耦材行蟾精璀玮单跪杜田负刺浮文够过儿搆思黑牛生白犊鸿符会员国昏眩交办介峙谨细进贤任能进直局干颏颔宽肠库簿劣种临难柳烟花雾笼落贸说蚂蚍没法儿鸟策鸥鸦钱卜前识浅笑起张却待群起而攻之惹事戎衣生理盛饰沈江甚言市招水压梳沐缩微卡片提存廷选辋水顽民维绳文骨武昌柳献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