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环玦的意思、环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环玦的解释

(1).玉环和玉玦,并为佩玉。《汉书·隽不疑传》:“ 不疑 冠进贤冠,带櫑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謁。” 颜师古 注:“环,玉环也。玦即玉佩之玦也。带环而又著玉佩也。” 宋 苏轼 《虎跑泉》诗:“至今游人灌濯罢,卧听空堦环玦响。” 清 唐孙华 《溪边步月》诗:“呜咽笙簫别院曲,鏘鸣环玦过桥泉。”

(2).《荀子·大略》:“絶人以玦,反絶以环。” 杨倞 注:“古者,臣有罪,待放於境,三年不敢去;与之环则还,与之玦则絶。皆所以见意也。”后用“环玦”表示官员的内召和外贬。《后汉书·袁谭传》:“愿熟详吉凶,以赐环玦。”亦用为偏义,谓招还。 唐 刘禹锡 《望赋》:“望如何其望最伤,俟环玦兮思帝乡。”

(3).有缺口的玉环。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十七:“日月星之见吉凶,殆为日抱珥,月晕成环玦,星移徙,彗孛。”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环玦(huán jué)是古代玉制礼器的合称,包含环形玉器“环”与缺口玉器“玦”两类。《说文解字》释“环”为“璧属”,即圆形中空的玉饰;释“玦”为“玉佩”,特指环形带缺口的佩玉。两者在形制、功能上形成鲜明对照:环象征圆满与和谐,常用于祭祀、朝聘等礼仪场合;玦则因形似决断,被赋予“决绝”“离别”之意,如《荀子·大略》载“绝人以玦,反绝以环”。

从文化内涵看,环玦承载着古代“以玉比德”的伦理观。《礼记·玉藻》强调“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环玦作为身份与品格的象征,既体现周礼等级制度,又暗含“君子能决断”与“处世周全”的双重修养要求。考古发现中,商周墓葬常见环玦组合陪葬,印证其在礼制与丧葬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参考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玉器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

“环玦”是古代玉器组合,具有特定文化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构成

环:圆形中央有孔的完整玉器,象征圆满、和谐;
玦:环形但带有缺口的玉器,常寓意决断或离别。

二、文化象征

  1. 官员任免符号
    古代君主以“赐环”表示召回官员(如被贬者归还朝廷),以“赐玦”暗示贬斥或决裂。
  2. 佩玉礼仪
    二者常作为佩饰组合使用,如《汉书》记载官员“佩环玦”以示身份。

三、文学引用

唐代李德裕诗句“凄凄视环玦”,以“环”偏指希望被君主召还的期盼,体现其情感象征。

补充说明

以上内容综合了文献释义与文学用例,需注意相关记载多见于礼仪典籍及诗词,具体语境可能影响词义侧重。

别人正在浏览...

捱捱挤挤阿意苟合包车徧覜亳丘子不择宸明赤烘烘椎杀楚岫秦云错峙大凉山定风旗玎玲丁书歌片儿公务员过茶海甸鹤辈镮钮胡花鹄峙鸾翔僬侥静好浸廪进退裕如激声极昼考成柯舒蜡刻量入为出莲实慢傲闹鬼旁録毗沙千庐浅阙且且清茶淡饭倾输清婉秦智虞愚日餔三神洲森罗万象升堂试牍尸解士马诗説庭芜托附土青木香尉他问审鲜肥晓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