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不分尊卑地就坐。《穆天子传》卷五:“天子赐 许男 骏马十六, 许男 降,再拜空首,乃升平坐。”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郊禅》:“ 景龙 之季,有事圜丘, 韦庶人 为亚献,皆受其咎,平坐斋郎及女人执祭者,亦多夭卒。”《太平广记》卷九引《神仙传·王烈》:“ 张子道 者,年九十餘,拜 烈 , 烈 平坐,收之座。”
(2).古代建筑名词。即复道,阁道。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三:“贼居平坐,顾视城中,无不委悉。” 宋 李诫 《营造法式,诸作异名·平坐》:“其名有五:一曰阁道,二曰墱道,三曰飞陛,四曰平坐,五曰鼓坐。” 梁思成 《建筑和建筑艺术》:“再上去是一周小挑台,专门名词叫平坐。”
“平坐”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指不分尊卑、地位平等地共同就坐。这一用法常见于古代文献和现代比喻语境:
指一种类似阁道的建筑结构,常见于高台或楼阁: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建筑细节,可查阅《穆天子传》《营造法式》等文献,或参考、5、6的释义。
平坐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拆分部首和笔画如下:
拆分部首:平(平部)+ 坐(土部)
笔画数:平(5画)+ 坐(7画)
平坐一词源自《庄子·养生主》:“天地平坐光昭”。其中“平坐”意为安闲、坐着而平静。后来这个词逐渐引申为心境平和、沉静安详的意思。
平坐的繁体字为「平坐」。
古代的汉字书写形式与现代有所不同,平坐的古代写法为「廿马」。其中「廿」表示数字20,而「马」与现代的「坐」字在形状上略有差异。
1. 他心情平坐,面带微笑。
2. 对待得失,要保持平坐的态度。
3. 在繁忙的城市中,我渴望找到一片平静的角落,平坐享受宁静。
1. 平和:和谐、平稳。
2. 平静:宁静、安详。
3. 坐享其成:不劳而获、舒适享受。
4. 安坐:安静地坐着。
宁静、平静、安逸、安详。
不安、慌乱、焦虑、躁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