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灵的意思、民灵的详细解释
民灵的解释
(1).人和神。《文选·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诗》:“民灵騫都野,鳞翰耸渊丘。” 李周翰 注:“民灵,人神也。”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骠骑发徐州三五教》:“况称兵 江 汉 之上,图衅庙闕之下,恶炽罪盈,民灵所絶。”
(2).人民,民众。 宋 范仲淹 《新定感兴》诗之三:“风物皆堪喜,民灵独可哀,稀逢贤太守,多是謫官来。” 宋 沉遘 《贺冬表》诗之二:“天瑞来格,民灵乐胥。”
词语分解
- 民的解释 民 í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 指人或人群:居民。民族。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
- 灵的解释 灵 (靈) í 有效验:灵验。灵丹妙药。 聪明,不呆滞:灵巧。机灵。灵慧。 敏捷的心理活动:灵机。灵感。灵性。 精神:灵魂。心灵。英灵。 旧时称神或关于神仙的:神灵。精灵。 反映敏捷,活动迅速:灵活。
网络扩展解释
“民灵”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1.指“人和神”
- 这一含义最早见于南朝文学作品,如《文选·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诗》中“民灵騫都野”一句,李周翰注解为“民灵,人神也”。
- 其他文献如南朝梁江淹的《为萧骠骑发徐州三五教》也沿用此意,强调人与神灵的关联。
2.指“人民、民众”
- 宋代诗词中常见此用法,如范仲淹《新定感兴》中的“民灵独可哀”,以及沈遘《贺冬表》中的“民灵乐胥”,均以“民灵”代指百姓。
- 该用法侧重表达民众的集体状态或精神面貌,部分现代解释延伸为“人民的思想活力与创造力”。
补充说明
- 词源构成:单字拆分中,“民”指人民,“灵”可指精神、灵活或神灵,组合后兼具人文与抽象意涵。
- 使用场景:多用于古典文学或正式文本,现代口语中较少出现。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文献出处,可参考沪江在线词典或相关诗词注解。
网络扩展解释二
民灵:词义及来源
《民灵》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它的词义可解释为“人民的灵魂”或“人民的精神”。这个词语以其深刻的内涵和抒发人民情感的感人力量而闻名。
拆分部首和笔画
拆分《民灵》可分为两个部分:部首分别是“氏”和“火”,笔画分别是“5”和“4”。
繁体字形
繁体字形为「民靈」。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中国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据了解,古时候写「民靈」的时候,常常使用更为复杂的笔画和形式。
例句
1. 在庆祝国庆节的时候,人们的民灵被高扬起来,彰显了对国家的深厚情感。
2. 他总是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民灵,用歌声唤醒大家的心灵。
组词
民族、民间、灵感、灵魂、人民
近义词
人文、志气、情感、情操、热情
反义词
冷漠、无感、麻木、无情、无爱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