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格阂的意思、格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格阂的解释

阻隔,隔阂。 宋 程大昌 《考古编·夫子论二》:“此有以畀,彼无以受,则一木之枯,一石之顽,岂足以格阂大生之德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格阂”是汉语中较为生僻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因思想、立场或认知差异而产生的阻隔与分歧。根据《汉语大词典》与《辞源(修订本)》记载,该词由“格”(原指木条阻隔)与“阂”(障碍)二字构成,强调因事物本质差异形成的交流屏障。

从词性上看,“格阂”多作名词或动词使用,例如“心生格阂”或“格阂难通”。古汉语中常见其与“扞格”互训,如《朱子语类》载“道理相格阂处,须穷究本源”,体现理性认知层面的矛盾。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学术讨论或哲学思辨语境,如《中国哲学史辞典》强调其特指“概念体系间的逻辑隔断”。

需注意“格阂”与“隔阂”的语义差异:前者侧重事物内在属性差异导致的深层阻隔,后者多指表象层面的情感疏离。《古汉语词汇学》指出,这一区别在《文心雕龙》“格阂形器”等用例中尤为明显,显示其更强调本体论层面的对立关系。

网络扩展解释

“格阂”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释:

一、词义解析
“格阂”意为阻隔、隔阂,指事物或情感之间的障碍或疏离感。例如,宋代程大昌在《考古编·夫子论二》中写道:“一木之枯,一石之顽,岂足以格阂大生之德哉?”,此处用自然现象比喻不可逾越的障碍。

二、来源与用法

  1. 词源:最早可追溯至宋代文献,多用于文言或学术语境,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
  2. 构词特点:由“格”(意为阻碍)和“阂”(意为阻隔)组成,属并列式复合词,强调双重阻隔的意象。
  3. 语境:常见于哲学、文学讨论中,描述抽象概念(如道德、情感)的分离。

三、相关拓展

“格阂”是一个具有古典色彩的词汇,适合用于表达深刻的阻隔或疏离状态。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宋代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暴骸八威巴渝舞摈绝尘境宸谋吃苦不甘顇枯蹙踅跌屑屑恩福发点翻招风马牛不相及苟从冠袍带履寒冱呴沫皇想幻士湖荡角膜街邻进德惊潨静和敬灶计相举丝孔雀裘劳联产联领军铃辕临眺摩弄募化鸟澜泥石流暖霭怒哄哄朴疎批捍翘翘凄丽轻剑勤介三迁之教山嵎山院神明驶驾书具司物谈年推功无俦鹜没吾子些儿子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