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迷溺的意思、迷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迷溺的解释

迷惑沉溺。 唐 韩愈 《送廖道士序》:“岂吾所谓魁奇而迷溺者邪?” 元 刘壎 《隐居通议·理学一》:“其视薶头故纸,迷溺训詁,而卒无益於自得者,不差胜乎?” 清 魏源 《太行诸谷》诗之四:“迷溺长不返,应笑 孙登 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迷溺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迷”和“溺”两个语素构成,其核心含义指过度沉迷于某种事物或情感而无法自拔,常带有丧失理智或陷入困境的贬义色彩。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字义分解

  1. 迷(mí)

    本义指分辨不清、困惑,引申为沉醉、痴迷。如《说文解字》释:“迷,惑也。”

  2. 溺(nì)

    原指淹没于水,引申为沉湎、过度执着。《说文解字》注:“溺,水自张掖删丹西至酒泉合黎,馀波入于流沙。”后假借为沉溺义。

二、整体释义

迷溺指因过度痴迷而陷入非理性状态,导致判断力丧失或行为失控。其特点包括:

三、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迷溺:迷惑沉溺。谓沉迷于某种事物不能自拔。”

    (参考: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第10卷,第1243页)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沉迷不悟;深陷其中而不知醒悟。”

    (参考: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892页)

四、应用场景

五、近义辨析

词语 核心差异
迷恋 程度较轻,未必含负面后果
沉溺 侧重行为深陷,与“迷溺”常互换
痴迷 强调执着,未必含批判意味

参考资料:

  1. 罗竹风主编.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2016.
  3. 许慎. 《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1963(影印本).

网络扩展解释

“迷溺”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基本含义指“迷惑沉溺”,通常表示对某种事物或行为过度沉迷,导致失去理性判断或难以自拔。以下为详细解释:

  1. 核心含义
    该词由“迷”(迷惑、迷失)和“溺”(沉溺、深陷)构成,强调因过度痴迷而陷入非理性的状态。例如,可指对不良嗜好、虚幻事物或情感的过度依赖。

  2. 词源与用法

    • 古代文献中已有用例,如唐代韩愈在《送廖道士序》中写道:“岂吾所谓魁奇而迷溺者邪?”,批评对虚幻事物的沉溺。
    • 元代刘壎在《隐居通议》中对比了“迷溺训诂”(过度依赖古籍注释)与追求实际学问的差异。
  3.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负面或非健康的沉迷行为,如沉迷游戏、不良习惯等。现代语境中也可引申为对某件事物的狂热追求,需结合上下文判断褒贬。

  4. 例句参考

    • “他迷溺于赌博,最终倾家荡产。”(强调负面后果)
    • “迷溺于幻想的人,往往难以面对现实。”(中性表述)

需要注意的是,“迷溺”与“沉迷”含义相近,但更强调因迷惑而陷入不可控的状态,带有一定被动性。

别人正在浏览...

挨晩北第补空臣虏垂针春设楚石矗耸玳瑁蝉达义打总电磁铁地头钱躲让恶声方天戟奉报封緜俸秩奋气哥巴文过犯海参崴还家昏头搭脑见不得痂查机伶儁远慨愤狂霖枯枝再春龙韬豹略陇西腼怍密谕没齿不忘褭褭平民习艺所欠点前兆碁博磬控亲将起旗七条鼩鼠森聚上皇时奥识却嗣德梭腹踏槐黄天下为笼晚笋緼韠暹耽肖题嚣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