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的意思、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的解释

见“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网络扩展解释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内容进行解释:

一、基本含义

该成语形容对事物不重视、不注意的状态,即“看见了如同没看见,听见了如同没听见”。常用于描述人对某些事物刻意忽略或漠不关心的态度,例如对身边细节的忽视,或对重要信息的无动于衷。


二、出处与演变

  1. 哲学源头
    最早见于《道德经》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老子用此描述“道”的幽微玄妙,强调其超越感官感知的特性。
  2. 儒家经典引用
    《礼记·大学》中引申为“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指心思不端正时对外界的感知模糊。

三、用法与同义表达


四、补充说明

该成语的繁体写法为“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拼音为shì zhī bù jiàn, tīng zhī bù wén,属中性词,多用于书面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二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词语“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是指眼睛虽然看得见,但看不清楚;耳朵虽然听得见,但听不清楚。

拆分部首和笔画

该词语的拆分部首是“见”和“耳”,分别对应眼睛和耳朵。其中,“见”的笔画数为7,而“耳”的笔画数为6。

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庄子·遗山》:“圣人以言谈为辨,以知觉为判。故含辞而著词,未见其形,故文具而美;发想而图形,故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这是庄子在探讨语言表达和认知的过程中所提出的概念。

繁体

在繁体字中,该词语的写法为「視之不見,聽之不聞」。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该词语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与现代汉字的写法相似。

例句

1. 当我站在高山之巅,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只觉得自己的渺小。

2. 面对这个问题,我感到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组词

发展、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近义词

看而不见、听而不闻、视而不察

反义词

视而可见、听而明白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