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茗粥的意思、茗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茗粥的解释

即茶粥。 晁载之 《续谈助》卷五引 唐 杨华 《膳夫经手录》:“茶,古不闻食之,近 晋 宋 以降, 吴 人採其叶煑,是为茗粥。” 宋 苏轼 《绝句》之二:“偶与老僧煎茗粥,自携脩綆汲清泉。” 清 唐孙华 《夏日斋中读书》诗之三:“忘忧代萱苏,破睡调茗粥。”参见“ 茶粥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茗粥,又称茶粥,指以茶叶烹煮而成的粥状食物或饮品。该词属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较少,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字义溯源

  1. 本指晚采的茶叶。《说文解字》未直接收录"茗",但《玉篇·艸部》释为"茶芽也"。唐代陆羽《茶经》载:"早采为茶,晚采为茗",可见其与茶同源异名。

  2. 此处非指米粥,而是"烹煮"的古义。《康熙字典》引《广韵》:"粥,煮也",与"鬻"通假。如《仪礼·士丧礼》"粥余饭"即指煮饭。


二、词义解析

茗粥即"煮茶而成的羹汤状饮品",特指:

  1. 唐代茶食形态

    唐代流行将茶叶碾末烹煮成糊状食用,称"茗粥"。唐杨晔《膳夫经手录》载:"茶,古不闻食之……至开元、天宝之间,稍稍有茶,至德、大历遂多,建中以后盛矣。茗粥、焦叶……皆充食之。" 反映唐代茶叶可作食物原料。

  2. 茶汤浓稠状比喻

    宋代延续以"茗粥"形容浓茶。陶穀《清异录》记:"馔茶而幻出物象于汤面者,茶匠通神之艺也……时人谓之‘茶百戏’",其中浓茶基底即具"粥"的黏稠质感。


三、语义演变

明清后因散茶冲泡法普及,"茗粥"一词渐衰,但方言仍有遗存。如福建部分地区称煮擂茶为"吃茶粥",保留古义(参考《中国茶叶大辞典》"茶食"条)。现代汉语中,该词主要用于茶文化研究及古籍解读场景。


主要文献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茗粥”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其具体解释需结合历史背景和语境:

一、基本含义

  1. 字面解释
    “茗”指茶叶,“粥”为米煮成的半流质食物。字面可理解为与茶相关的粥类食物。

  2. 古代茶饮形式
    唐代起,“茗粥”指煮制的浓茶,因茶汤表面凝结类似粥膜的茶沫而得名。例如唐代杨华《膳夫经手录》记载“吴人採其叶煑,是为茗粥”。


二、历史演变

  1. 宋代食用形式
    宋代发展为以茶汁煮米制成的食品,兼具茶香与粥的稠密口感,属市井流行饮食。如苏轼诗句“偶与老僧煎茗粥”即描述此物。

  2. 药用价值
    清代《养生随笔》记载“茗粥”药膳配方:茶叶30克、粳米50克煮粥,可化痰消食,适合积食痰滞者。


三、文化意象

  1. 雅士象征
    在宋代,茗粥因融合茶文化与饮食,成为文人雅士生活品味的体现。

  2. 成语引申
    部分文献以“茗粥”比喻人的高雅修养,但此用法较为少见。


四、需注意的差异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细节或药膳做法,可参考《膳夫经手录》《养生随笔》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奥林匹克主义珤器抱拙丛遽打招呼掉动滴砾豆粉莪蒿纺织娘丰富多采辅世宫泽龚召寡鹤罛钓龟币嘓哝痕路回却昏戆架累将无健水金鼠之变既以酷寒亭连枉昧履明犀民族共同语木槽慕恋撚指逆刺蹑跟凝眺浓谲偏吃屏事取长弃短容色丧律三死射箭圣喆呻嚬设身书报水滑宿寇堂檐踏蹄天军稳操胜算五家乌龙茶狭薄香佩带闲世